海外保险配置比例上升 为何深受高净值人群青睐?

据《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需求白皮书》显示,“科学合理地进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确保财富的保值增值”、“为子女境外留学做准备”是高净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资最主要的三个目的。

白皮书显示,高净值人群平均可投资资产额占总资产比例为52.3%,而跨境金融投资额已占可投资资产总额的31.2%。与去年相比,2017年跨境金融投资额增长近一倍,更有超过两成的高净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资额占其可投资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2016年,高净值人群海外保险占海外金融投资比高达45%。

那么,对于高净值人士来说,为什么会选择海外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信和财富分析认为,有以下五大原因:

222222

一、配置外币资产

高净值客户的生活日趋国际化,投资日趋国际化,会有很高的外币资产需求。很多高净值人群的二代和三代都已取得外国国籍,希望给他们留有充足的教育金和生活费。

由于中国可换汇额度的严格管制,每人每年5万美金的额度,意味着夫妻双方每人每年可换汇10万美金。为了实现对孩子的这种爱与传承,如要攒够200万美金的教育金,要高达20年的准备期,而且是在没有其他外币用途的情况下,专款专用,20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高端客户的生活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币资产被提上了投资日程。

为什么说买海外保险能实现外币配置呢?海外保单的币种要么是港币,要么是美元,港币和美元是联汇制,不会有大的相对汇率浮动,几乎有95%的内地居民买的都是美元保单,因为其有现实的外币需求。

二、免征遗产税

从2000年推出遗产税草案开征,越来越多的富裕人群在担心这一点。虽然没有正式实施,在近些年的两会期间,关于遗产税开征的呼声是越来越高。鉴于这一点,越来越多的富人也意识到,如果不做好相应准备的话,未来很有可能自己的资产要被开征遗产税,会有很大一部分钱变成政府资产

绝大多数国家的遗产税的法案中,都会有相应的规定:遗产税追溯期。遗产税开征的前5或前3年,有资产转移的迹象和动作,都将面临遗产税追溯期的考查。所以,更需要高净值人群考虑在这个法案正式开始之前,提前做好相应的规划,防止自己的钱因遗产税而缩水。

三、债务避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保险公司给的后期的钱叫保险受益金,保险受益金不属于遗产,不需要开征遗产税。同时,也因为不属于遗产,也不需要对被继承人的债务负责。

传统观点说“父债子偿”,但父债子偿其实在现行的法律中是不被接纳的。父债子偿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如果父亲没有可继承的遗产,那么父债就不需要子偿。鉴于这一点,如果给孩子留的只有保单没有其他可抵债务资产的话,因为他没有可继承遗产,所以说保险受益金不属于已继承的遗产及已继承的资产,受益权大于债权。

高端客户大多属于专业精英人士或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主在经营过程中,大部分靠债务杠杆撬动财务资产,不少人都会涉及很多的复杂三角债务。如果未来自己因身体等意外原因不幸去世的话,很容易产生一些债务纠纷,会让子女背上债务负担。去买一个大额保单,就成为了一个债务筹划功能。

11111

四、低成本的海外类信托计划安排

保单和信托其实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除税收属性方面,其结构特征和信托也可类比。海外信托的三方当事人是: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信托资产其实要转移到受托人的信托资产名下,因为资产已经不属于委托人,属于信托资产了。信托资产是独立于委托人资产和受托人资产的,所以说,资产名义上已经不是我的了,属于信托资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信托资产也不存在遗产税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多富人包括明星都选择了信托计划的安排。

投保人买了一张保单,作为保单持有人,这份保单就成了保单持有人的一份资产,保单持有人去世的话,海外可以做保单转让,通过保单转让的方式把保单持有人变更为自己的子女,那子女就享有了保单的所有权。有了这份保单所有权后,那他其实可以选择每年通过年金的方式拿出,要么可以做保单贷款等安排,用其他更灵活的方式去处理这份自己的保单财产。

如果还考虑海外信托的管理费等交易成本,海外保单其实是更加灵活和低成本的计划安排。

五、指定受益人可不限于法定继承人

在国内,第一顺位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和子女。第二顺位继承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兄弟姐妹。如果第一顺位继承人在位的话,第二顺位继承人是没有任何权利的。鉴于这样一个法律规定,在各大保险公司基本也这样规定,那你要指定受益人的话,需要你来指定第一顺位继承人。除非第一顺位继承人都不在了,才可以指定第二顺位继承人。只有极个别的保险公司,可以指定第二顺位继承人作为保单的受益人。

在海外的话就不必受这个限制,可以指定保单受益人,这是受法律允许和保护的。通过这样一种安排,可以把资产转移给自己想要转移给的人。这也是富裕人士选择海外保险的原因之一。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8-01-14
下一篇 2018-01-16

更多相关内容

  • 银行存钱和分红型储蓄险的核心区别

    之前我们介绍过:储蓄型保险与银行储蓄主要区别,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二者的核心区别,主要体现在收益率、资金流动性、资金归属权和税收、安全性以及存款方式的区别。 一、收益率 储蓄险是复利计息的,也就是利息还会产生利息。而银行定存3年、5年是…

    2024-10-09
    39.1K
  • 最新短期储蓄保险产品对比更新(截止至2021年2月)

    全球疫情依旧没有减少,各种投资确定极大的未知性,选择一些短期储蓄保险或许是您比较明智的决定,因短期储蓄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很稳定,而且时间短,不影响未来重大投资决策,接下来我们给大家分析市场上的一些短期储蓄保险产品的收益对比。 比较短期储蓄保…

    2021-02-20
    32.4K
  • 看看香港保险十年间都发生了什么?

    昨天——余悸未消,记忆犹新 香港保险自从十年前进入内地访客的视野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迅猛增长、顺风顺水的发展阶段。曾几何时,香港的保险顾问也被人调侃为“躺着赚钱”,但近年来发生的几例“大事件”不仅一次又一次把香港保险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8-06-27 Tony Wong的专栏
    34.4K
  • 储蓄分红险收益 单利和复利的差距有多大?

    什么是单利和复利,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公式,单利和复利的差距有多大?

    2023-02-14
    59.7K
  • 香港保险保单续费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关香港保险怎么续费,各家香港银行如何交保费的问题,之前我们讲过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站搜索相关内容,今天我们讲的是香港保险保单续费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保单以终身寿险为主,重疾险的缴费期通常为20-30年,储蓄险的缴…

    2022-07-15
    48.1K
  • 50岁时一次性缴费30万美金的香港养老保险计划

    有关香港养老保险计划,我们分享过很多。 46岁人士一次性缴费30万美元的香港养老保险计划 分享63岁人士购买香港养老保险案例 每年领取3万美元养老金至终身的香港保险计划 一次性缴费50万美金的香港养老保险计划 香港养老保险计划 今天我们给大…

    2019-03-21
    68.4K
  • 影响医疗通胀的原因有哪些?

    香港自疫情解封后,医疗通胀重临,电费、交通、餐厅、租金样样加价,就连医疗保险保费也有调整。有客户收到续保通知,发现保费上调了一些。 事实上,医保加价有两方面,一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为年纪愈大,索偿机会愈高,保费自然愈贵,就算没有通胀,保费…

    2023-06-12
    35.3K
  • 聊聊有关香港保险退保事项

    疫情几年过去,很多人财务状况发生变化,我们也接到一些客户咨询香港保险的退保问题,例如香港保险退保必须本人去香港吗?香港保险退保支票可以在内地兑现吗?香港保险退保的钱是退到哪里等相关问题,其实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的历史很短,大多数人还是从14年…

    2022-12-02
    46.6K
  • 身故赔偿前三的香港储蓄型终身寿险产品排行(截止2018年3月)

    一般购买香港储蓄型终身寿险的朋友,都是家里面的顶梁柱,由于家庭负担重,想通过保险来分担家庭压力,一旦遇到不幸,可以获得较高的人寿赔偿,在香港寿险市场上,储蓄型终身寿险比没有储蓄成分的定期寿险,更受客户欢迎。储蓄型终身寿险的产品定位亦有分别,…

    2018-04-18
    27.8K
  • 守护神之保险调查—保险随便买不随便赔

    最近有一部港剧讲的是有关保险理赔调查的,《守护神之保险调查》,其实之前也有一部剧讲这个类型的,《纯熟意外》两个剧集,都是讲的一些投保人理赔时,保险公司邀请保险调查员进行调查,核实保单的真实,其实这些剧集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就是买保单时必须如…

    2018-12-12
    30.0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