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保险:健康险管理办法到底修订了哪些内容

受到挤压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影响,进入2017年以来,健康险保费增速一直较为低迷,前三季度,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940.92亿元,同比增长28.12%;而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583.05亿元,同比增长仅4.45%。不过作为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险种,健康险的未来依然可期。

近年来,创新已经成为健康险领域的一大关键词,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虽然原有的市场格局远远没有打破,但从监管角度出发,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显然已经有诸多“落伍”之处,修订,迫在眉睫。

继5月下发第一版《征求意见稿》之后,11月15日,保监会又在官网发布了第二版《征求意见稿》,从健康险产品设计,到销售管理等都根据市场发展水平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拟将“医疗意外保险”纳入健康保险范畴,同时强调健康险的保障属性,严防护理险异化为中短存续期产品,在鼓励新技术应用的同时,针对争议较大的基因检测技术,拟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得要求客户提供基因检测数据。

一、扩展健康保险内涵 将“医疗意外保险”纳入保障范畴

640 18
在第二版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健康险的定义,在原来“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四大险种的基础上,增加了“医疗意外险”这一险种。根据第二版征求意见稿的定义,所谓意外医疗险是指“是指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发生不能归责于医疗机构或者医护人员责任、无法预料和无法防范的医疗损害时,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障的保险”。“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健康保险都是因被保险人健康原因发生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产品,加上“医疗意外险”之后就将部分医疗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也纳入了保障范围,保障无疑更加全面。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版征求意见稿中,还将医疗责任保险纳入了健康保险的范畴,但作为一款典型的责任保险,该产品与其他健康险产品无论是在产品的特质上,还是产品的经营上,显然相差甚远,被删除也在意料之中。

二、强调健康险保障属性  防止健康保险异化为理财型产品

 

640 1 11

 

健康保险一向被视为典型的“风险保障型保险产品”,然而在中短存续期产品爆发的年代,健康险也未能免俗,一些专业健康险公司大肆销售中短存续期产品,健康险保费因此大为“注水”。在第二版求意见稿中,强调健康险产品的“保障属性”,无疑是对当下“保险姓保”这一行业主题的呼应。其中,长期护理保险被重点提及,规定其保险期间不得低于5年,且“不得以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之外的情况作为给付条件”,从根本上防范其异化为中短存续期产品,突出其保障属性。过去几年,个别专业健康险公司,彻底将长期护理保险改造为了中短存续期产品。有关长期护理保险的规定,也呼应了保监会5月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

三、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 必须成立专门事业部

640 2 8
健康险业务有其特殊性,对于专业度的要求也要更高,但长期以来,在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中,其一直与寿险产品混为一谈。此次第二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专业健康险公司以外的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需要成立专门的健康险事业部,对于健康险业务本身而言,无疑可以提高其专业性,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则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其业务成本。

四、险企不得要求客户提供基因资料 也不得将其作为核保、调费依据

640 9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基因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身险业的形态,人类的疾病发生概率、死亡概率将获得更加精准的预测,从而实现人身险保费的精准定价。一些保险公司也望风而动,瞄准了“基因检测”这一概念,多家公司先后与基因研究机构进行了接触和合作,十几家公司先后推出买保险送基因检测的活动,而众安保险更是在2015年7月联手知名基因测序中心华大基因推出国内“首款基因检测保险计划”——知因保,并在淘宝上进行售卖。不过基因检测相关数据作为人类最大的“隐私”,如何防止其被泄露、滥用,乃至引发基因歧视等,也已经开始引发关注第二版征求意见稿明确,保险公司不得索要客户的基因检测数据,也不得将其作为核保、调费的依据,彻底将“保险+基因”的发展模式堵死。在慧保天下看来,在没有找到更加稳妥的解决方案之前,保护人们的基因检测资料十分必要。不过,对于新药品、新器械、新诊疗方法,以及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核保、理赔效率等,第二版征求意见稿还特意进行了鼓励,该禁止的禁止,该鼓励的鼓励,第二版征求意见稿态度明确。

五、长期健康保险费率可调

640 8 2
无论是在2006年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还是在第二版征求意见稿中,短期健康保险的费率都是可以进行浮动的,只不过在第二版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明确了其浮动范围是“基准费率的30%”。与之相对应的长期健康险的费率,以往是不可以调整的,不过在第二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长期健康险费率可调”。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经验数据和定价假设偏差很大,比如医疗技术进步,疾病发生率大为改变,保险公司就可以调整价格,不过价格是整体调整,不是针对个人,且必须在产品条款中注明触发的条件,不能随意调价该规定的主要目的就是给保险公司创新松绑。

六、增加健康管理服务有关内容

640 7 2
健康管理服务越来越被视为健康险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服务,2006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限于当时的市场发展水平,并未对此作出规定,而在第二版征求意见稿中,则专门用一章的篇幅作出详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保险公司可以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有关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可以在保险合同条款中列明,也可以另行签订健康管理服务合同。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其分摊的成本不得超过净保险费的20%。超出以上限额的服务,应当单独定价,不计入保险费,并在合同中明示健康管理服务价格。

七、防范销售误导 健康险犹豫期延长至15天

 

640 10 1

 

在第二版征求意见稿中,犹豫期从原来10天,提升至15天,这符合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大趋势。其实,对于犹豫期的设置,不同公司已经有所不同,有的还在固守10天,有的却早已经提升至15天。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7-11-19
下一篇 2017-11-29

更多相关内容

  • 在澳门购买保单 能转换成香港保单?

    随着香港跟内地无限期封关,内地客前往香港投保困难重重,因此很多人去澳门购买保单,那么澳门保单跟香港保单是一样的吗?在澳门购买保单,能转换成香港保单? 内地和香港封关超过两年半,澳门成为内地目前唯一双向免隔离的旅游目的地,故吸引不少内地客转赴…

    2022-09-15
    36.2K
  • 香港保险售后服务工作分享(三)

    一、香港银行开户最新资讯 最新的内地客户开户来交香港保费的情况,大概情况如下,供各位参考。 1、工银亚洲 工银亚洲目前为止开户还是需要地址证明的, 同时必须要提前电话预约才可以保证开户成功,预约的电话是 00852-21895588 ,预约…

    2018-03-14
    23.3K
  • 安盛香港4亿投连险爆雷谁之过:销售误导,还是欺诈?

    近日,一封控诉安盛保险的投资人公开信和安盛保险的公告均被广泛传播。 从投资人公开信内容梳理来看,数百名投资人投资安盛香港的一款105投连险产品——Evolution,该平台有上千只基金可以作为投资标的让投资者选择。其中有一只基金——“Hon…

    2019-06-22
    23.2K
  • 新加坡定期寿险为什么很便宜?

    之前我们分享过挑选定期寿险的注意事项,参见: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定期寿险产品?我们也经常遇到客户咨询为什么新加坡定期寿险那么便宜,是不是有什么陷阱和缺陷呢?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新加坡定期寿险便宜的原因。 1. 保费的差异 由于定期寿险最…

    2018-08-28
    42.6K
  • 你可以找到你需要的合适医疗保障吗?

    医疗保障可分为团体或个人医疗,前者由公司提供,好处只要人数够多,都可以免核保。如果你觉得团体保障不足,可以自行选择多加一个医疗增值计划,但要注意市场上提供者是否要求需拥有一个团体的医疗计划,才可以索赔,或者担心在退休之后/转职期间/职业假期…

    2017-12-28
    33.7K
  • 互联网保险风起:2020年规模或逾万亿

    2016年6月,蚂蚁金服保险和CBNData联合发布首份互联网保民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3月,被互联网保险服务的用户已经超过3.3亿,同比增长42.5%,互联网保民人数已经是股民人数的3倍,“基民”的1.5倍。据华兴资本最新发布的…

    2016-12-28
    23.0K
  • 香港保险退保,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本港经济环境受疫情影响,不少人周转不灵时或会联想到可将香港保险保单「套现」。其实每份保单条款、结构均有所不同,并不是所有保险产品都具有退保价值。在做决定前有需要认清投资产品或理财产品的性质,才能作出适合的抉择。 非所有产品有退保价值 以「消…

    2020-06-30
    37.4K
  • 金融杂谈:什么是汇率风险?

    最近由于宏观环境的关系,大部分的朋友们可能都比较关注外币资产及由此引发的汇率风险。 本文主要和读者朋友们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2、如何衡量汇率风险? 3、如何减少汇率风险? 一、什么是“汇率风险”?…

    2019-09-23
    33.6K
  • 香港重疾险保费真的比内地重疾险保费便宜?

    在很多介绍香港重疾险的说明文中,经常提及: “香港人均寿命较高,因而保费特别便宜,便宜30%。” 真是如此么? 比价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怎么比,跟谁比,结论都不相同。 首先,重疾险有不同的种类: 按照保障年期,可以区分为:终身型和定…

    2020-04-07
    30.2K
  • 内地多重赔付重疾险和香港重疾险对比

    自从香港友邦保险(AIA)首先推出重疾多次赔付的重疾产品以来,备受客户的欢迎。香港和内地的其他保险公司也相继推出类似的产品。为了迎合客户无止尽的欲望和应对香港保险公司的强烈竞争,内地保险公司的多重赔付重疾产品,动辄就赔两次,三次,四次,最多…

    2018-04-07
    37.0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