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疾险中的“保费豁免条款”该如何解读?

相信很多人拿到计划书的时候,都会第一眼看到计划书的首页上方最显眼的位置,红色字体标注“免付保费附加契约”。由于是免费赠送的,很多客户可能并不留意。那么,我们今天这篇文章,就专门为大家讲讲在购买重疾险时,最受大陆客户青睐的两大“保费豁免条款”。

一、免付保费附加契约

首先,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会出现在每一份重疾险计划书首页的“免付保费附加契约”。

这个附加契约是保险公司免费赠送给我们的客户的。它的意义在于,如果客户在这份重疾险的缴费期内(比如25年缴费期),如果出现了由于意外或疾病导致的永久或完全丧失双眼视力,或丧失一肢及一眼视力,或者丧失双肢,那么,保险公司就会豁免该份保单基本保额所对应的重疾险保费。注意是仅针对重疾险保费,如果我们客户在购买这份重疾险时,附加了任何的其他的重疾险,意外险或医疗险,这些附加险的保费是不豁免的。毕竟,这个“免付保费附加契约”的豁免对象是主险的保费。

但是,在少数例外情况下,朋友们是无法获得这个免费的附加契约的。比如,如果客户存在某些疾病史或者之前遭遇过劳动损伤或运动伤害,而且这些肢体损伤或疾病史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未来客户的健康情况的话,保险公司有可能撤销该免费的附加契约。

二、付款人保障附加契约(Payor Benefit)

第二个和大家介绍的免付保费附加条款是“付款人保障附加契约”。这个条款只出现在成年人作为保单持有人,而被保人是未成年人的情况下,而且需要持有人额外购买(年交保费在几十美金不等,定价因素与保单持有人本身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保单供款年限都有关系)。如果是夫妻互相持有对方的保单,那么是不能附加这种条款的。

例如,爸爸/妈妈为宝宝购买一份重疾险,那么,缴费期通常是18或25年。在此缴费期间,持有保单的父母,一旦由于健康问题或意外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继续供奉该重疾险保单,由于该未成年人还未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支持这张保单,那么,如果父母在购买保单时,加上了这个“付款人保障附加契约”的话,这张保单的保费就可以申请豁免,不需要继续缴纳保费,从而避免了保单断供的风险。

当然,这种条款也存在不能购买或不能以原价购买的情况。由于该条款的保障主体其实是保单持有人,也就是父母一方,因此,对于保单持有人的健康状况也有和重疾险健康申报类似的要求。如果持有人的健康状况导致该持有人本人购买重疾险的话,可能存在拒保的情况,那么该条款的核保往往也不过关。如果持有人的健康状况会导致他本人在购买重疾险时加价,那么该条款的核保也会加价相等的幅度(例如25%或更高)。

举个「亲子型豁免」的例子:妈妈与小朋友各投保一份重疾险,一旦妈妈患上重大疾病,则小朋友的保单将获得保费豁免,无需再缴纳保费(相当于保险公司将继续为这张保单缴费)。

大家一定会觉得「保费豁免」真是太有用了!因为小朋友没有收入来源,假如妈妈因患重疾无法工作而失去收入来源,这时小朋友保险的保费能够得到豁免,真是给家庭减轻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不过,以上想法其实只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辩证地来看这个问题:如果妈妈重疾险所获得的赔偿要远远多于小朋友所要缴纳的保费,家庭为什么会有经济压力呢?

而事实也是同样的道理。30岁的妈妈,终身重疾保额10万元,每年保费2000元,缴费20年;0岁的小朋友,终身重疾保额10万元,每年保费800元,缴费20年。如果妈妈用重疾赔偿所得的10万元,来缴纳小朋友每年只有800元的保费,可以说是毫无压力

「保费豁免」实际上就是一个“以保单剩余保费为保额的定期重疾险”,这个定期重疾险的保额会随着剩余保费的减少而逐渐减少为0:

小朋友0岁时,剩余保费为800元X19年=15,200元,即「保费豁免」的保额为15,200元;

小朋友1岁时,剩余保费为800元X18年=14,400元,即「保费豁免」的保额为14,400元;

小朋友19岁时,20年缴费期已过,所有保费已缴完,剩余保费为0,「保费豁免」永久失去价值。

对于各类「保费豁免」,其所能提供的保障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并不否认其存在的意义,只是认为目前很多朋友在选择重疾险的时候,由于并不理解「保费豁免」的真实样貌而误判了其价值,将其过分夸大。

只要「保费豁免」的价格合理,是可以优先考虑含有「保费豁免」责任的重疾险,或选择其作为主险的附加险。通常来说,保险公司在为「保费豁免」责任定价的时候,所加的盈余(Margin)要比重疾险本身小很多,意味着这项豁免责任的性价比较高。

因此,精明的朋友要在心中对「保费豁免」的真实价值有所了解,才更容易挑选到性价比高的重疾险。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2)
上一篇 2017-07-21
下一篇 2017-08-14

更多相关内容

  • 保诚保险调查:香港人重疾险保障缺口118万元

    保诚保险公布「香港家庭危疾抗力调查」结果,发现受访者担忧自己(71%)或子女(89%)未来会罹患危疾,纵然大部分受访者已购置危疾保障,但当中近四分三仍担心现有医疗保障不足应付高昂的医疗开支。 当患上危病时,74%受访者倾向到私家医院进行治疗…

    2023-06-01
    8.3K
  • 为什么我们需要购买危疾保障(重疾险)?

    新冠肺炎的肆虐,令大家深刻体会到健康并非必然。应对健康的「未知」,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已知」的危疾保障方案,以减低疾病对我们的影响。纵然生病,亦不会因庞大的医疗费用而因病致贫。 你对危疾保障(重疾险)有以下的疑虑吗? 问:公司已为我提供了医疗…

    2020-09-21
    8.5K
  • 2023年香港友邦、宏利、保诚重疾险详细对比

    详细对比友邦重疾险-爱伴航、宏利重疾险-守护无间危疾保、保诚重疾险-危疾加护保3,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这三家香港保险公司重疾险产品

    2023-12-06
    40.0K
  • 安盛爱护同行重疾险计划书分享

    上一篇我们分享了:澳门安盛保险安进储蓄计划建议书分享,接下来我们带来的是澳门保险安盛爱护同行重疾险计划书分享,有关澳门保险和香港保险的区别,大家可以去这里看看:澳门保险:疫情之下,澳门保险从“替补”到首发。 保险计划名称:爱护同行危疾保障 …

    2020-12-03
    2.8K
  • 高端医疗保险能否代替重疾险?

    高端医疗险因其高保障额度受到人们欢迎,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危疾保险。尽管高端医疗险覆盖医疗费用,但危疾保险仍具有独特优势,如提供生活开支保障、额外医疗支援以及储蓄功能。建议在进行财务策划时,将危疾保险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以便在面临严重疾病时获得全面的保障。

    2023-11-06
    3.7K
  • 孩子也需要去香港买重疾险吗?

    如果拿大陆和香港业绩前两名的公司重疾险相比较,香港产品在保费、保障范围、分红等方面全面领先,这样的文章很多不再缀述。我们换个维度,找两地市场性价比最高的两款重疾险比较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从比对结果来看,大陆重疾险在保障范围、保费上跟香港重…

    2016-10-07
    12.3K
  • 港澳友邦、宏利、万通、忠意多次理赔重疾险对比

    以往不少终身危疾保险要求初生婴儿出生15天后才可投保,原因是考虑到婴儿有机会患有先天性疾病,因而不会作出保障或赔偿。事实上,腹中胎儿患上先天性疾病甚为常见,往往潜伏多年,在较年长时再演变成危疾,由于要承受颇大风险,故保单一般不会就此提供保障…

    2022-11-22
    5.3K
  • 在香港这三种保险最受欢迎

    香港保险起步早,与国际接轨,拥有海外“基因”,越来越受内地居民的欢迎。据香港特区政府保险业监理处3月15日公布2015年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总额为 3,65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内地访客所发出的保单,新造保单保费为316亿元,占2015年个…

    香港保险科普 2016-06-20
    2.4K
  • 购买重疾险最好是刚出生,其次是现在

    “现在你们正面临的是一头两吨重的猛兽,愤怒地喷着气,一只脚在刨着土,直直地盯着你,随时准备向你扑来,将你撞翻在地。这些潜在的危险影响都是显而易见且极其可怕的,不论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环境领域、军事领域,还是人文领域。很多时候,我们都已经见…

    2017-07-17
    11.8K
  • 香港保险:选择高端医疗保险还是重疾险?

    香港保险资讯网是一家专业普及香港保险知识的网站,帮助消费者介绍最全面的香港保险资讯,提供最优质的、最专业的香港保险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最适合自己及家人需要的香港保险产品。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都属于健康保险,都是以被保险人的健康为保险标的,却是不…

    2016-09-23
    2.5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