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香港(AIA)最新统计2018年1月份,一个月的理赔数据:危疾理赔总额又达到1亿7千多万;医疗(手术和住院)达到2亿5千多万;人身意外赔偿达到3千4百多万。其中癌症重疾理賠佔50%。
在過往看到數據統計中,內地以及香港的癌症排名首位都是肺癌,今年,腸癌取替肺癌已經成為香港癌症頭號殺手。
根据癌症基金会的资料,2014年度有4,979宗大肠癌发病个案,占全部癌症发病个案的16.8%,排首位;大肠癌死亡个案有1,981宗,占全部癌症死亡个案的14.6%, 排名仅次于第一位的肺癌。
大肠癌的成因仍然是未知之数,估计与饮食习惯有关。高动物性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有可能增加患肠癌的危险。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饮酒也可能增加风险。家族中有人患过肠癌,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罹患大肠癌的风险会较高。年龄在45岁以下的父母亲或兄弟姐妹得了大肠癌,或者同一家族中有几个人患有大肠癌,得大肠癌的风险都会增加。
香港卫生署去年9月推出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首两阶段接受检查人士中,确诊大肠癌率达6.5%,较署方预期高出一倍。第三阶段已正式展开,筛查的年龄下降至62至65岁,署方预期确诊人数会随之下调。
真实情况或许未能乐观!肠胃肝脏科专科医生及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均指出,50岁以下的患者数字近年大幅提升,部分较年轻患者在确诊时更属晚期肠癌。心存侥幸忽视病征和风险因素,好易中招。
大肠癌个案近年不断上升,2013年更超越肺癌成为香港十大癌症的第一位。根据医管局数字显示,确诊大肠癌的新症数字,由2006年的3918宗跃升至2015年的5036宗。
虽然发病年龄以65岁以上人士为主,不过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潘智文表示,50岁左右的患病人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男性患者,数量较5年前上升一至两成。
另一方面,大肠癌大多由瘜肉演变而成,肠胃肝脏科专科医生施蕴知指出,近年20至30岁的患者人数,亦比20年前增加约两成。大肠癌患者增加,偏偏很多人掉以轻心,就算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有血亦没有理会,忽视身体响起的警号。
香港保险大肠癌理赔案例
今年1月下旬确诊了肠癌1期,幸好是很早期,只是入侵了细胞组织,并没有扩散至血管和淋巴组织。
当时公司很快完成理赔程序,并全数赔偿给客户,过程简单顺利。
买重疾保险不是看能保多少疾病种类,因为大部分的重疾根本上很少机会遇到。最重要的是看癌症定义是否容易理赔,这才是决定的因素至为重要。原因是百分之五十以上是癌症赔偿。
友邦的癌症赔偿定义只要是侵略细胞组织,「不需要」入侵血管或是淋巴组织,「不需要」扩散,即使是癌症1期已经绝对赔偿。
同时选择靠谱的保险代理人也极为重要。如果我们能够遇到一个老老实实在这行业敬业乐业的保险代理人,是幸运,值得恭喜了。
因为保险又好,理财又好,是需要保险代理人的服务。有谁希望自己大病在床上仍然需要自己亲自搞理赔和亲自向保险公司要钱呢。保险实实在在是给自己买,不是帮任何人而买的。自己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当然要找一个高素质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