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2017年香港保险的喜怒哀乐!

2017年对于香港保险市场来说,从巅峰慢慢开始衰退,随着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热度的降温,年初香港保监会要求香港各大保险公司公布储蓄分红产品近5年的分红数据,随后各大香港保险公司下调储蓄分红险的预期收益,或者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任何热门产品,都会降温,都会沉淀,坚持下来会厚积薄发,相信香港保险市场也是,专业的金融服务精神,历史悠久的金融市场,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规,下一次香港保监会公布的数据,较之前应该会比较靓丽。

从中国内地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来看,早已突破3万亿的红线,2017年连升11个月,外汇储备规模自1月降至29982亿美元后稳步回升,年末较年初上升1294亿美元,升幅为4.3%。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推动跨境资金流动更加稳定平衡。国际收支形势稳健为外汇储备规模连续稳步回升提供了保障。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跨境资金转移,香港保险在去年成为很多内地人资金出海的一种方式,香港某保险公司的一款储蓄分红险,甚至成为内地金融监管部门打击的对象,很多几百上千万美元保费的趸交,一看就是不正常的资金流动,正常买保险理财的人是不会选择这样激进的缴费方式的。

Screen Shot 2018 01 15 at 9.53

之后出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更加严控资金的外流,5万美金成为一个年度个人外汇的最高限额,同时禁止国内公民购买境外的储蓄分红产品,其实这点并没有必要,合法的收入所得,是不受限制的。在六月份,央视发布保监会严打非法销售香港保险的通知,让事情达到顶峰,一些违规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还有公司受到处罚,但是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上销售香港保险的现象依然很严重,国内的搜索引擎,例如:百度、360、搜狗、神马等依旧有人在上面做香港保险的广告,不知道保监会到底是在打击香港保险,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本人是看不懂。

典型案例1:2016年12月,保险监管部门排查发现,“深圳市××财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微信公众号“××财富”宣称,可结合信托、私人银行、香港保险、国际债券等,以国际的视野为客户配置资产,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该微信公众号主要宣传介绍香港保险产品,邀请客户“一起去香港买保单”,同时推介“购买保单有优惠、累积积分兑换增值”活动等。经查,该经营主体数次非法招揽内地消费者赴香港购买保单。相关材料显示,2015年2月份“××财富高级理财师”曾带领16名客户赴港完成了16份保单。微信公众号还以“3月首发HK签单活动 收获满满”“8月第二批赴港签约客户完美收官”等为题,配发多幅活动照片,宣传“保单签约团”赴港相关活动。目前微信公众号“××财富”已被依法关闭。

典型案例2:2017年1月,保险监管部门排查发现,深圳前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其经营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保×财富”“港险××”“港保××”,推荐销售香港保险公司产品。网站自称“香港保险私人订制专家”,为大陆消费者提供香港保险购买、代理、订制及售后等服务,并声称“截止2017年2月,累计服务内地去香港投保客户人数上万人”;微信公众号则宣称“专注提供香港保险服务5年,已服务近8000多名客户”。经查,深圳前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不具备境内从事保险中介业务资质,却在公司网页、微信公众号,以及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中声称业务经营范围包括保险经纪和代理业务,并且通过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公开宣传推荐香港保险产品。目前上述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已被依法关闭。上述案例,转载于中国保监会网站!!

笔者从多个香港保险公司代理人或者经纪人公司了解到,目前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主要选择的是重疾险和一些小额的储蓄保单,从香港保监会之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也是印证了这一观点,新增投保数量在增长,但是投保金额却没有明显的上升,说明重疾险数量并没有减少,因为重疾险的保费比较小,大额的储蓄险相对减少,因为保费比较高,从这一现象可以得出,目前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相比以前更加理性,可以说这些人买香港保险就是为了买保障的,而不是那些趸交的储蓄险客户。

相信2018年,香港保险市场比2017应该会好一些,各家保险公司产品的竞争,最终受惠的是普通消费者。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8-01-13
下一篇 2018-01-16

更多相关内容

  • 香港保险:家族信托功能(一)-资产隔离保护篇

    家族信托在海外作为一种财富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工具,已经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家族信托把资产的所有权与收益权相分离,富人一旦把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打理,该资产的所有权就不再归他本人,但相应的收益依然根据他的意愿收取和分配。如今在国内,家族信托也越来…

    2017-12-08
    53.6K
  • 香港保险:解读回报型储蓄险和保障型储蓄险

    目前香港保险公司所推出的储蓄型保险,也就是储蓄分红险,在内地广受大家欢迎,其实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有一些储蓄险是强调保障型的,有一些储蓄险是强调回报型的,那么这两种有什么不一样吗?今天我们就列举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保险公司的产品进行对比。 回报型…

    2017-08-28
    26.8K
  • 香港保险公司重疾险产品现金价值测评

    香港保险中的重疾险产品跟内地重疾险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有现金价值,现金价值对于保单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说,香港友邦(AIA)的多重智倍保的现金价值可以不用在理赔的时候就能提取出来,而同为该公司的另一款重疾险产品-加裕倍安保(加强版)的现…

    2017-09-28
    30.6K
  • 香港分红险选择指南:让您智慧投保,实现财务增值

    随着人们对保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投资型保险产品,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香港分红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许多投资者。但是,由于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的分红险产品可供选择,许多人可能感到困惑。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关键因素和选择指南,帮…

    2023-06-20
    28.5K
  • 内地访客新单总保费四年缩水接近一半 疫情下的香港保险如何破局?

    一直以来,香港保险都是内地高净值客户非常热衷的保险产品,相较于内地的保险产品,香港保险的定价会更有优势,同时作为美元保单,对于有资产配置多元化需求的家庭来说,购买香港保险也是资产配置的一种不错选择。 但近两年来由于香港地域局势的变化以及突如…

    2020-10-23
    28.7K
  • 香港储蓄分红险的分红提取方式有哪些?

    很多人通过购买香港保险中的香港美元储蓄分红险来做资产规划,储蓄分红险或人寿产品绕不开的是分红的提取(如香港友邦保险的充裕未来,香港保诚保险的隽升等等),今天以隽升为例,讲一讲常见的三种提取方式。 一、孩子终身规划提取 0岁男孩,为了给孩子做…

    2018-05-26
    56.6K
  • 香港保险:保单红利 非保证中的保证

    近期公司新来了一名同事,他名副其实是「保险博士」,竟把各保险公司红利産品当研究项目探讨,并问了许多问题。例如红利是怎麽产生?分红准则?为什麽相同红利种类不同公司派发分别会这麽大?诸如此类问题,相信很多读者也有兴趣知道,今期借此机会向大家普及…

    2017-03-20
    27.7K
  • 友邦香港保险是陷阱?

    今天打开某内地搜索引擎,输入香港保险,发现页面最下面出现“友邦香港保险是陷阱”的相关搜索词,从自己这些年从事互联网SEO的经验来看,肯定是有人恶意去刷这些相关词才会出现这样的,其实不难想到,能这么做的人,都是内地同行,翻开一些微信群和贴吧,…

    2017-02-25
    31.5K
  • 说说香港保险的避税避债功能

    继赴港置业移民热潮之后,内地富豪正掀起一波赴港抢保热,而他们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图个保障,或是追逐蝇头小利。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富豪们赴港买保险,多是垂涎避税、避债、避险的资产转移功能。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公布的数据称,今年前三季内地人在港…

    2016-07-02
    42.7K
  • 35岁人士投保内地重疾险和香港重疾险的区别

    经常帮客户分析和比较内地重疾险和香港重疾险,前两天一客户,他想买100万重疾险,意向是国内的保险公司,于是看了一翻国内保险公司的报价。 平安30年缴费期,每年31363.92元,整个缴费期合计940917.6元。 国内友邦25年期缴费,每年…

    2018-07-08 Chris Lee的专栏
    27.4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评论列表(1条)

  • daweiwang
    daweiwang 2018-01-19

    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香港保险确实比内地保险优秀,能满足我们家庭的要求,这点就够了,还有就是香港保险的条款比较简单,没有内地那么复杂,相对比较好理解,这点也是我们看中香港保险的原因,保险公司代理人很专业,很多都是硕士学历的,而且专业对口,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不像内地那种,大妈都开始卖保险了,培训几天上岗, 就挂一个理财经理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