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给大家介绍过,我们为什么必须要买定期寿险?今天我们给大家说的是保费比定期寿险贵10倍 为什么那么多人还要买终身寿险?以及终身寿险的主要特点,终身寿险和纯投资的区别,以及购买终身寿险的主要目的。
1. 终身寿险的主要特点
与定期寿险一样,终身寿险也是以身故为赔偿责任的保险产品。终身寿险与定期寿险最主要的区别有两个:第一个是保障期长,为终身保障;第二个是保费贵,因为有一定的储蓄功能。
定期寿险通常只保障到被保险人退休,也就是55到60岁左右,之后被保险人身故就拿不到任何赔偿;而终身寿险的保障期为终身,因此只要投保人在中途不退保,保单受益人获得终身寿险的保额赔偿就是一个“100%会发生的事情”,因为“人总有一死”。
不过,也正是由于终身寿险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属于“躲不过的赔付”,因此终身寿险的保费要比定期寿险高很多。举个例子来说,对于35岁的不吸烟男性,购买一份100万保额的定期寿险,缴费期20年,保障期20年,每年的保费是1,200元;而购买一份100万保额的分红型终身寿险,缴费期20年,保障终身,每年的保费是16,000元,是定期寿险的10倍还多。
2. 如何理解终身寿险的保费贵?
终身寿险与定期寿险保费价格之间的巨大差异,一方面体现出在定期寿险保障期结束后,通常是在退休以后,人们身故的概率将大大提升,而且最后会趋近于100%(因为人总是会身故),风险保障成本不断升高;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了终身寿险“储蓄功能的本质”:保险公司要把投保人所交的保费进行投资,以求在被保险人预期身故的时候可以准备出一笔相当于保单保额的钱,还给保单的受益人。
大家可以把终身寿险想成一笔特殊的投资:投保人每年交一定的保费,希望可以在很多年以后将一笔钱留给保单的受益人。受益人所获得的钱比保费多的部分,就可以看做是这笔投资的“收益”。
在这笔投资中,有两个点比较特殊:首先是这笔投资的目标金额,实际上就是保单的身故保额,如果有分红再加上分红;其次是这笔投资的投资期,实际上就是被保险人的预期剩余寿命。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名35岁的男性购买一份100万保额的终身寿险,缴费20年,每年缴费16000元,总共缴费32万元。根据生命表的数据,这名35岁的男性预计会活到85岁,预期剩余寿命是50年。因此,这张保单也可以看做是一笔投资期为50年、前20年每年投资1.6万元、50年后可以一次性取出100万的投资。用现金流来算一下这笔投资的内部收益率,大约为3%左右。
这么来看,相信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终身寿险的保费会偏贵——因为这笔投资最终要获得相等于保额的总投资回报,因此前期的总保费金额一定不会太低,需要和保额在同一个数量级上(总保费大约为保额的1/5~1/3左右)。
3. 终身寿险与纯投资的区别
有的朋友会说,既然终身寿险是一笔投资,那我为什么一定要把我的钱买成一份终身寿险呢?我为什么不用这笔钱做其他的投资,只要我每年能获得3%左右的投资收益率,投资个50年,我也可以拿到相同规模的投资回报,甚至回报比终身寿险所能拿到的还要多。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理解一下终身寿险与纯投资的区别了。
因为终身寿险首先是一份保险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转移作用。因为人的剩余寿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长可短,而终身寿险正是将人剩余寿命给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给转移了,使保单的受益人能够无论被保险人在什么时候身故,总能拿到一笔确定的金额。
比如说,上面这名35岁的男性,一开始有32万元,如果做一份收益率为3%的普通投资,假如他在20年后就身故了,只能给自己的受益人留下约57万元的金钱。而如果他购买的是一份终身寿险,无论他在什么时候身故,给受益人留下的都将是100万元。
而且由于保险的“对赌机制”,被保险人身故得越早,相当于这笔投资所能获得的收益就越高,风险转移的效果就越明显,保险风险保障的功能就越能体现出来。
4. 买终身寿险是为了什么?
可以看到,购买终身寿险的最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弥补家庭经济支柱“英年早逝风险”给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因为终身寿险的保费明显高于定期寿险,因此所能撬动的保额杠杆不高。购买终身寿险,主要是为了利用其储蓄功能来让资金增值,好给自己的子孙传承一笔拥有确定性的遗产,因为无论被保险人何时身故,其保单受益人总是能拿到一笔确定金额的、远高于保费的保险赔偿金。
另外,在一些海外国家,比如美国,传承资产或继承遗产是要交税的,而通过寿险赔偿金的方式进行资产传承却能有效避免或者减少缴纳相关的税项,这也是很多高净值人群将终身寿险选做资产传承工具之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