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既非救世主 也非野蛮人

最近,两地关于香港保险的争执日益白热化,这边厢说,去香港买保险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有风险,不合规,而且分红都是不保证的有可能打水漂的;那边则卯足了劲儿说,内地居民去香港买保险是完全符合香港法律而且权益受到保护的,分红都是有百年历史数据支撑的,还频频晒出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的排队照片。

本来八卦姐觉得一如往常,看看热闹就散了,但是貌似这次双方都颇有不依不饶非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爱多管闲事的性子又上来了,不吐不快。至于有可能涉及到什么既得利益,love who who吧。

香港保险优势

1、相对便宜:

在内地费率改革之前,香港保单的费率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以重疾险为例,大概香港保单能比内地保险便宜30%甚至更高,但是自从前两年传统险定价利率从2.5%提高到3.5%,内地的重疾险一个比着一个便宜(当然也不乏恶性竞争的成分),现在内地最便宜重疾险,价格已直逼香港香港保单。但是,香港的这款重疾产品还带有分红且据说分红还不少(具体数字未考证),内地是不带的,所以,总体看来,香港保险的费率优惠还是存在的。(BTW,内地早不允许做重疾分红险了哈)

2、分红较高

与内地保险公司投资渠道相比,香港保险公司投资资产范围更广,配置效率较高,总体红利水平明显高于内地。香港某公司前两年出的横扫内地的某储蓄型保险,刚披露2016的特别红利率是8.12%,这个水平在内地是无论如何没有产品与之抗衡的。抛开这个产品不算,同类超过10年的产品分红水平基本也维持在6%+以上。而比较起来,内地产品分红水平基本维持在4.5%左右。

3、设计灵活

香港保险发展历史久,与国际市场更接轨,在设计理念上较内地保险公司更为先进灵活。比如轻症疾病的额外给付,投保前10年赠送额外保障(此条吸粉无数),癌症多倍给付,分组给付,分种类给付等。虽然很多设计内地公司也陆续引进了,但在灵活匹配度上、选择多样性上,仍与香港保险有差距。

4、离岸资产

香港保险对于中高净值人群的最大优势是资产的合理配置,通过香港保险可以把人民币资产转化成为美元资产或者港币资产,实现全球化资产配置。这一点应该也是富人土豪们前赴后继奔赴香港购买保单的重要原因。

 

香港保险劣势

1、区别对待

很多产品都有两套版本,一套针对香港居民,另一套针对内地居民。比如某款畅销的重疾险,其中自闭症和精神类疾病,是不保大陆客户的。另外,在香港,各公司的重疾定义是由保险公司自行制定的,公司也可根据风险变化调整病种和定义,比方随着甲状腺癌的高发,香港某些保险公司已经把它除外了,而在内地,甲状腺癌还都含在正常癌症赔付范围内。

2、固定收益低

虽然香港保单分红水平较内地更高,但是不可否认,它的保证收益部分非常低,同样以上述8.12%的产品为例,固定收益部分仅为1%。如果经济和投资水平发生变化,无法维持现有的高分红水平,固定收益部分是远不如内地公司的(内地有固定收益3.5%甚至更高的)。另外,该产品前两年现金价值是0,如果退保,将会血本无归。

3、投保过程复杂

记住,一定要在香港本土买的保单才是受当地法律保护的,所以,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个人,两人必须同时亲自赴港且提供一系列证明文件,相比内地购买时间成本更高,流程更复杂。

 

4、理赔诉讼损失风险

一旦发生理赔纠纷,投保人必须亲赴香港寻求帮助,投保人在理赔诉讼过程中的时间、费用成本风险较大。假如双方之间有争议,很可能要诉诸法律。一来香港打官司费用很贵,二来香港的法律跟内地的法律是不同的法系,这些都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总结OR劝诫

内地香港保险各有各的优劣势,香港的保险发展历史更长,管理上更成熟,但内地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相对比较粗放。这是客观事实,没有什么好否认的。

内地保险相对更注重固定回报,而香港保单的优势则更多体现在红利分配上,两者侧重点不同。

买香港保险没有所谓对错,只是你的个人选择,就像你买内地保险公司的产品有人注重品牌有人关心价格。网上的某些舆论,要学会鉴别。(比方,买分红储蓄险就不合规,重疾险就合规,那分红重疾险呢,算什么?)

买香港保单一定是考虑了个人资产配置、风险分散等多方面因素的,不要盲目跟风,为了买而买,买了的也无需心慌。

合法的香港保险一定是要去香港买的,内地买的那叫地下保单,不受任何法律保护。如果要去香港买,一定要找可靠可信的代理人。

最后,有吵架的功夫,还不如互相研究学习,博取两地之长,共同发展。不管是内地保险业好,香港保单也罢,让老百姓买得踏实放心,乃是正道。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5-08
下一篇 2016-05-09

更多相关内容

  • 香港保险公司有短期储蓄计划吗?

    我们经常所说的隽升储蓄计划、充裕未来计划、安进储蓄计划等等,都是长期的储蓄计划,那么到底有没有比较短期的储蓄计划呢? 近期很多客人在平台上问有关短期储蓄计划,其实以前保险界很少做短期储蓄计划,主力都是做保障产品,但是现在流行crossove…

    2017-02-17
    44.8K
  • 香港高端医疗保险适合哪类人群?

    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是商业健康保险的四大门类,最为常见的是医疗保险,也称住院医疗费用保险。 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是商业健康保险的四大门类,最为常见的是医疗保险,也称住院医疗费用保险。其中,…

    2016-05-08
    39.4K
  • 肾脏切除后还可以购买保险吗?

    近期接到客户咨询,我只有一侧的肾脏,还可以购买保险吗?当时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后来他解释,三年前因为肾脏错构瘤(Liver hamartoma),左侧肾脏被切除了。 我问,那是严重疾病吗?客户连忙说,良性的良性的。虽然我从未了解过这个疾病,但…

    2018-11-12
    28.8K
  • 买香港保险是找保险代理还是保险经纪

    最近笔者接触不少客户,很多客户不太理解我们公司的定位,说为什么去香港买保险要找保险经纪公司啊?保险公司员工不可以吗? 首先,保险公司基本都是产销分离,所以保险公司的员工,也就是所谓意义上的“内勤”,都是进行支持工作的。一般,销售保险是通过银…

    2017-02-16
    40.4K
  • 香港保险业联会推出《使用基因测试结果实务守则》

    香港保险业联会推出《使用基因测试结果实务守则》,主要原则包括保联会员公司将一如以往,不会要求准投保人进行基因测试,作核保之用;会员公司不会要求索取用作科学研究用途的诊断性/预测性基因测试结果,包括香港基因组计划的测试。

    2020-05-18
    31.3K
  • 香港的医患关系怎么样

    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医患关系一直处于被高度紧张的状态中,网上搜“打医生”新闻一大堆,更有“全院医生带钢盔上班”的奇葩新闻,而与我们同属一个中国的香港医患关系却出奇的和谐,这么多年来很少看到香港“医患纠纷”事件发生。香港的医生真的那么好吗?让小编…

    2017-02-21
    32.8K
  • 买保险不要拖延-说说香港保险的优势

    近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忠告大家:买保险千万不要等!因为脱保(没有在保险期截止前正常投保)5个小时,差一点赔50万。其实生活中许多人是有风险意识需要买保险,就是爱拖延,想比较比较,等等看再说。结果一等就不了了之,有的想买却买不了了,有的再…

    2016-05-07
    39.5K
  • 买香港保险:买保额还是买保障能力?

    最近跟一位内地保险同行交流时,在谈到我们的保险保障是不是足够时,对方说买保险不需要计算考虑收益和利益,对方还跟我讲一大堆道理,当时我一愣,不知道说什么了,难道我们买保险不需要考虑这些,总之是很奇葩的说法。 一、投保时,我们最关心什么问题? …

    2018-10-16
    26.4K
  • 香港保险攻略:港漂如何给父母在香港买保险?

    对于很多已经在香港这边成家立业的小伙伴们来说,父母应该都是香港的“常客”。 不过,他们来香港可不是为了享受生活(想想也知道没可能),而是为了——帮忙带娃。 带娃的辛苦,谁体验过谁知道……所以,很多港漂小伙伴都非常担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 父…

    2019-05-14
    54.8K
  • 香港保险:你必须要知道的香港保险病史申报制度

    朋友们在投保之前,常有一些疑问:“投保人的病历哪些需申报?哪些又不用呢?”,“没有申报是否有影响?”“香港保险公司又如何查询我的过往病史的?” 确定要申报的病史记录 保险公司要求客户在签署合约时秉持最高诚信原则。这个原则不是儿戏,如果投保时…

    2016-12-15
    31.5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