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香港保险市场已逐一叫停了银联的刷卡缴付保费业务,内地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随之提高,尤其对年缴保费20万港币以下的客户影响最大。香港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加大成本肯定会造成一部分客户降温,尤其是盲目听说香港保险便宜、好,就盲目购买的那部分客户。”
数据也呈现出香港保险“退烧”迹象,公开数据显示,银联卡境外保险交易金额已由10月的80.6亿元人民币降至11月的0.3亿元人民币,下降幅度超99%。
“我个人看法是,客户选择香港购买保险、大陆购买保险,都比没有保障强。”友邦保险人士分析,香港保单目前大部分不是由香港真正专业的代理人直接销售,往往是通过经纪公司、大陆理财公司和个人销售,以“挣钱”为导向,大面积忽悠误导,将香港保单“神话”,偷换概念,偏离保险本质,因此应当呼吁正视香港保险。保险是长期终身的金融工具,20年、30年后迎来理赔高峰、给付高峰时,因为前端基础差等原因,后期投诉将高到无法应付。“可以看到,目前大陆银行保险就走了类似的路,把保单当存单卖,固然营业额高、佣金高,但时至今日,银保仍是保险业投诉重灾区。”
有财富管理专家指出,境外保单有三个主要风险。
第一,保障类产品的如实告知问题和不可抗辩条款与内地有较大差异。“简单来说,国内客户在告知风险时,小的疾病容易被忽视,这对国内保单的理赔影响不大,但在香港,这种忽视可能导致保单无效或者拒赔。”
第二,信息不对称风险。大部分客户往往习惯性认为境外产品“本金安全,分红每年将正增长”,但实际有本质差别。有些境外保险产品说明书中会明确提示,“55%-75%的资金将投资于二级市场,其‘额外花红’部分,每年可能是正增长也可能是负增长。”
第三,在香港,返佣会被认定为商业贿赂直接导致保单无效。在国内返佣现象比较常见,虽然保险法规定禁止返佣,但并不会导致保单无效之后果。在香港则不同,虽然返佣取证很难,但一旦被认定将直接导致客户保单无效,后果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