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理财:宣传预期收益18%实际为“零”

很多内地消费者买理财,就冲着银行最高收益率去的,即使达不到最高,收益率居中总行吧?而这种最高的预期是18%,最后实际收益为“零”的银行理财产品,你还会买吗?

拔高“预期”误导客户,银行滥用规则谁来管?

“不说明实现概率,只宣传所谓的预期收益率、最高收益率,就是对消费者耍流氓!”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银行在设计产品时应少玩点技术,多讲点良心,要对消费者负责。

此话一出口,围观群众就呼拉拉地凑过来:啥情况让上海消保委怒不可遏,连“耍流氓”这样的字眼都抛出来了?也有人心里开始“敲小鼓”:年前发了不少奖金,手头闲散资金较多,正打算过了年买个理财产品啥的。可这银行理财产品靠谱吗,还能不能买了?您的关注,就是我们的动力!财辣姐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感觉这事还真挺棘手的。

1、收益率“看上去很美”,实现起来却很难

引发上海消保委愤怒的,是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靠谱。上海消保委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课题组做了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17家商业银行去年上半年到期的一些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差距太大,简直就是拿消费者“开涮”。

比如,华侨银行的一款股票挂钩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18%,预期最低收益率0,实际收益率为0;

江苏银行的一期“聚宝财富专享4号”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8.5%,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5%,实际收益率为1.5%;

光大银行一款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7.25%,预期最低收益率为2.25%,实际收益率为2.25%。

您看出来了吧?这些理财产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预期最高收益率标得老高,而消费者真正的回报,是那个最低收益率!对此,很多消费者难以接受,认为我买理财产品,就冲着最高收益率去的,即使达不到最高,收益率居中总行吧?最高的预期是18%,最后实际 收益为“零”,这也太糊弄人了!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调查显示,有1/3的理财产品是以“最低预期”收场,而能达到“最高预期”的产品,连4%都不到。也就是说,最高收益率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预期”,基本上都实现不了!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杨宝华说,“最高预期收益率”看上去很美,但在实际上实现的概率很小。比如,有的产品最高收益率是15%,但银行模拟测算的实际预期收益率多集中在2%的水平。一般投资者尤其是老年人,被最高收益率吸引,结果却大失所望。

2、管住银行的“套路”,还得靠制度

然而,对于消费者的这些抱怨,银行并不认账。因为按照相关规定,理财产品可以承诺保本,但不能承诺固定收益,这是与储蓄或买国债的最大区别。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通常是与某类资产挂钩的,包括与外汇、指数、股票或商品挂钩等。由于挂钩资产在市场上起伏不定,相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存在不确定性,只能用预期收益率来表述,给客户在购买时提供参考。

而且,这个预期收益率只是个参考,并非是对客户的承诺。就算达不到,客户也不能向银行“兴师问罪”。况且,银行还给出了最高和最低两个“预期”,实际收益率没出这个圈,说明“预期”准确,没毛病啊!别说实际收益率没“出圈”,就算比“最低预期”还低,银行也没有任何责任!

银行说的这些,也是实情。因为,市场波动谁也说不准,“预期”就是一个大致的估算,能不能实现谁也保证不了。可是,这就能成为银行随便“预期”的理由吗?甚至靠拔高“预期”推销产品,误导消费者?

这还真问到点子上了!要不怎么说银行“套路”深呢,本来“预期收益率”是个参考指标,但现在银行把参考区间拉大了:收益率可能是18%,也可能是0%。这一脚天上一脚地上的,消费者还怎么参考?完全没有参考价值啊!

实际上,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它是有一定的依据和一整套算法的。那请问银行大佬们: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在3%—5%之间,那18%的“预期”是怎么算出来的?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难怪上海消保委光火,因为真实统计下来,这些所谓的“最高收益率”实现的可能极小,就像扔一个硬币,预测的不是正反面的概率,而是硬币竖起来的概率!这么小的概率,跟天上掉馅饼有一拼吧?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诚信、不靠谱的,银行更应该少讲些数字、多讲点良心。” 唐健盛表示,产品预期收益率产生误导,投资管理过程不够透明,信息披露不够规范等,是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是,光靠银行“讲良心”,肯定是不能解决拔高“预期”的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银行滥用规则,最终还得靠制度。有学者提出,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应当标明实现的概率有多大,以利于消费直接作出判断,这个最高“预期”是不是靠谱。

这是一个思路,但仍然管不住“拔高”问题。因为“预期”本来就是预测性质的,再让银行对这个“预测”进行预测,准不准银行还是没责任,老百姓却被绕晕了!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不让这种被拔高的“预期收益率”出台,避免消费者受到误导。比如,实现的可能性小于10%,就不能作为“最高预期收益率”!

当然,消费者自己也要清楚风险,理财产品是不保收益的,不管银行“吹”得有多高,购买时也要货比三家,市场上大多数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多少?这家银行以往的产品收益情况如何?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预期收益率高得离谱,您千万别见钱眼开,还是多打几个问号吧。

提醒消费者小心落入五大银行理财陷阱

陷阱一: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 用户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高收益也成为了银行宣传理财产品,吸引用户眼球的一个撒手锏。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往往会刻意夸大收益,不少工作人员在给客户讲解时,也会口头保证预期收益。银行会在宣传中强调此前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均达到预期收益,令客户对收益产生心理预期,把预期收益当作是实际收益。而实际情况是,有很多结构型理财产品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本金都亏损。

陷阱二偷梁换柱,理财产品变身保险据统计,有30%的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被误导,把保险当成了理财产品。不少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会在银行内推销保险产品,而且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会给用户推销其代售的保险产品,用户在银行内很容易被“忽悠”,稀里糊涂的就买了保险。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用户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产品认购书上,写的是理财产品还是保险。如果被告知想要购买的理财产品已售完,而工作人员又推荐了另一款产品时,用户就需要小心了,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被销售人员 “忽悠”,错把保险当成理财产品。

陷阱三:延长募集期,导致收益缩水 理财产品在发售时都会有募集期,时间从两三天到半个月不等。在募集期这一段时间里,用户的资金是没有收益的,最多也只是按照活期利率计息。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就会越低。这在一些短期理财产品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例如某一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6%,时间为30天,募集期为5天,如果用户在募集期的第一天就购买该产品,那么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为6%×30÷35=5.14%,明显低于6%的预期收益率。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由于理财产品都有额度限制,不少用户为了抢额度,往往在产品募集的第一天就购买。而在募集期内,资金一般按照活期计算利息或者根本不计利息,这就会导致用户的收益被摊薄,所以用户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要被名义上的高收益率所迷惑。

陷阱四“霸王条款”赚取超额收益 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有些条款明显偏向银行。如,某些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规定 “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也就是说,如果某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8%,但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为10%,那么多出的2%就归银行所有。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如果发生亏损,需要用户自己承担风险,但是产生的超额收益却归银行。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尽量远离这些带有“霸王条款”的产品。

陷阱五:避重就轻,信息披露不完整 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往往只强调收益,刻意淡化风险。产品说明中关于风险的表述有大量专业术语,普通用户很难看懂。不披露或者选择性披露信息,产品信息不完整、资金投资用途不明、收费项目不明、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是很多理财说明书存在的问题。消费者在投资前务必要看清事实,保持理性,谨慎投资。

另外,消费者还要看清相关理财产品合同条款。在银行售卖的理财产品,也有可能是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合同上也会印有银行的标志,但合同与银行无关。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凡是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惟一的产品编码,消费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到产品信息。凡无法通过中国理财网、公示代销清单查询到的产品,均非银行正规产品,应予高度警惕

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投资之前先学习,不了解,看不懂,不投资。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7-03-19
下一篇 2017-03-20

更多相关内容

  • 香港保险在山西省的定点医院名单

    今天我们继续给带来的是香港保险在山西省的定点医院名单,山西省下辖医院名单,包含太原、大同、永济、汾阳、长治、晋中、运城、吕梁、临汾、忻州、阳泉等。 香港友邦 省市 医院名称 医院地点 山西省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西省大同市文昌街 1 号 …

    2018-01-21
    10.7K
  • 香港友邦保险(AIA)死亡理赔疑问解答

    上一篇我们介绍过香港友邦保险(AIA)对医疗索赔的一些疑问解答,请见:香港友邦保险(AIA)医疗索赔疑问解答,今天我们继续给大家带来的是香港保险公司之友邦对有关死亡索赔的疑问解答。 谁可申请死亡索赔? 一般而言,如要申请死亡索赔,您必须是保…

    2018-04-16
    5.1K
  • 香港保险:重疾险中对心脏病的条款其实并不明确

    心脏病是香港第二普遍的危疾,仅次于癌症。不少消费者都投保危疾保险,务求得到心脏病的保障。咨询医生顾问,精算师比较了香港市面上多个危疾计划,发现部分条款,在索偿时较容易引起误会,顾客需要特别留意。 早期心脏疾病治疗的赔偿很低 不少保险公司都标…

    2017-05-12
    12.8K
  • 香港保险是如何全球保障的?

    香港保险的全球理赔服务已享誉盛名,如您最近计划出国旅游,然而您手上又有香港保险的保单,如您出示您的香港保险保单去申请第三国签证,那您申请签证的成功率会更高。 在西方发达社会,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有保险保障自己的安全,并不是旅游时才想到买保险,…

    2017-08-06
    10.2K
  • 香港保险公司排名前十都有哪家

    本文详细介绍香港保险公司排名前十都有哪家:保诚保险、汇丰人寿、富通保险、友邦保险、宏利保险、中国人寿海外、太平人寿、富卫保险、中银人寿、恒生保险等。

    2024-05-08
    41.9K
  • 如何能够看懂香港保险条款?

    面对厚厚一摞香港保险保单条款,你是否觉得一头雾水,最好是找个香港保险代理人帮您逐条解读,自己的认知与保险公司定义的区别肯定存在的,那么最重要的一些条款又是哪些呢? 其实看懂香港保险条款并不是很难,避免因小细节而影响理赔,谨记以下六点: 1.…

    2018-01-30
    3.2K
  • 香港保险在天津的定点医院名单

    上面我们介绍过香港保险在北京的定点医院名单,接下来我们继续分享香港友邦和保诚在天津的定点医院名单。 香港友邦 省市 医院名单 医院地址 天津 天津胸科医院 天津市和平区西安道 93 号 天津 天津传染病医院 天津市南开区苏堤路 75 号 天…

    2018-01-19
    4.2K
  • 香港保监局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要求

    根据《保险业条例》第67条,香港保险公司须遵守保联发出并由保监局认可的《保险代理管理守则》(“守则”)。该守则主要是有关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保险业条例》第68条规定保险公司须就其委任的保险代理人对客户所发出的保险合约及作出与保险业…

    2017-07-27
    17.3K
  • 香港保险百科之香港保险犹豫期

            要想知道香港保险的犹豫期是多少天,首先得知道什么是保险犹豫期。“保险犹豫期”是指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后10天(银行保险渠道为15天)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内容,可将合同退还保险人并申请撤消。在此期间,保险人同意投保人的申请,撤…

    2016-04-29
    22.8K
  • 购买香港保险后哪里情况下必须还要去香港?

    投保者首次购买香港保险,都能承受机票等经济和时间成本,但如果售后服务还要经常跑香港,会给朋友们带来很大的负担。其实香港保险售后需要赴港解决的情况,仅仅有三种。购买香港保险后,95%的情况售后服务都是直接通过邮寄材料解决,不用去香港进行的。对…

    2016-06-14
    2.1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