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带着儿子从香港回来,我们这一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买香港保险,我太太顺便购物,儿子呢,顺便去迪斯尼玩玩(其实上海迪斯尼开业了,我们一家从北京过去挺方便的)。
先说说,香港保险真是太火爆了,我也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一半跑去买了,我才后知后觉开始了解香港保险,找同事推荐靠谱的经纪人,最后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比较分析各种产品,最后确定到香港购买的。
先发两张图片,这是我们在排队的情景,前面足足有四五十号人,排队等待交费就等了两个钟头!
这是我坐着排队等待交费的情景,整个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很多人都没有座位……
我是1970年生人,我太太是1976年的。儿子才7岁。在我20-30岁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想过给自己和家人买保险,我也一直觉得保险这种东西是骗人的。直接触动我去买保险的一件事是办公室一个女孩子,刚结婚没多久,她老公就被检查出白血病,一疗二疗期间,每天住院除去医保报销的部分,自费的药水针剂就要六千多!时间一长足以压垮一个小康之家。不过他们就之前在香港买过保险,把住院资料寄过去,半个多月给她赔付了五十万。这件事情是触动我们单位大多数人买保险的原因,而大部分的同事经过比较都决定买香港保险。
我是理工科出生,至今从事的也是和机器,和产品打交道的工作,我看待保险这个问题比较理性。其实买保险,首先不是确定在哪儿买,而是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保险。
我买保险之前看了一些文章,学习了一些保险方面的知识,提炼一下,有这样几个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
1. 买保险首要目的是保障,而不是理财。
保险经纪推销产品的时候一般都会说,这个回报率多么多么好,有多少分红什么的。当然分红是要看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分红,而是这份保单能提供的保障。所以,一开始要做的,是需要梳理一下家庭的财务,看看自己到底需要怎样的保障。
2. 一般人需要保障有:重疾/医疗,寿险/意外,养老和教育。
重疾大家都知道了,现在看病很贵的,这个是一笔赔付的,万一得了列表里面的疾病,就一次性给多少钱。医疗险是报销性的,用了多少,拿着发票什么的去报销。
寿险是身故才可以拿到的钱,其实是买给家人的。一般根据家庭债务(房贷车贷之类)、小朋友直到工作需要的教育金、老人赡养的费用等算下来一般都100万往上了。考虑到我们作为经济支柱的时候,万一身故对家庭影响是最大的,退休之后儿女都成家立业了,压力会小很多,所以一般买消费型的定期寿险,这样经济压力比较小。
教育险。这个主要看你对小朋友的期望,比如自费留学海外和国内大学肯定需要的钱不同。我认真地查看了我的经纪人给我做的计划书,回报率比放在银行存定期和某宝要高(当然我既不会炒股,也没有那么大的资本去炒房)。那么为什么要买教育险呢,就有个豁免的概念。所谓豁免,是投保人万一身故,保单不需要再缴费也继续有效。所以万一身故小朋友不会没钱念书,但是如果自己理财,那么万一身故就不能再存钱了。所以教育险也是有其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