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对储蓄型保险都有过了解,也就是在内地称为理财险,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经常我们会遇到的五大误区。
1.保费缴不出来怎么办?
主要是抱怨长期储蓄险的供款期长、灵活性低,如果中间无钱供,就会有损失。
或可选择保单贷款,客户短期资金週转困难,不想断保前功尽废,要钱应急但仍想继续有保障的出路。
就像买楼一样,付了首付,尾数分廿年供,但如果中间需要用钱,也不想卖楼后无屋住,便可以翻按给银行,套现纾困。
而且就算保单未到期,但只要供了够长时间,保单内的现金价值及红利分分钟已回本有馀了,就算断供,都已经赚了。
最后,稍微有理财观念的人也知道一个完整的理财计划,必须照顾长中短线的需要。
2. 资金闭锁
如果保单未到期但需要钱应急,但提前退保可能会蚀钱,保单抵押贷款,又要支付利息给保险公司,更觉得不合理。
保险是一种中长线计划,就像你建屋筑桥,事成后当然收穫丰富,但中途烂尾就血本无归。这风险众所皆知,但那些建筑商为什麽仍会做?全因为事成后回报好,建筑成本只佔公司资产一部分。
同样,储蓄保险的长期回报远高于银行存款,但风险却低于股票,加上又无需打理,这著实吸引很多人。
再者,供储蓄保的客户,一般只会拿收入10%至20%去供,比例不算高,相比供楼,简直小巫见大巫。
如果连那10%至20%的保险供款也担心,那就更不用说买楼。
短期且灵活的工具,回报一定不高;缺乏弹性的长期计划,回报自然稳定且高,所以,这亦是一种Trade off。
何况很多储唔到钱的人并非收入不高,只是所用的工具太灵活,加上世上有太多引诱,令钱无时间在工具内成长,所以这种资金封闭产品对自制力差的人来说简直是必须品,坏处也变成好处。
3. 储蓄加保险,一兼二顾?
质疑储蓄保单保障成分太低,顾此失彼。其实保险分很多种类,买那一种真的视乎客户的需要。
如果客户只想储钱,不一定选储蓄保险,也可以做定期等。
如果只需要保障,则可投消费型保险,保费低保障大。
但如果客户两样都需要,那就好似洗头水护髮素一样,分开买一定贵过你买二合一。
其实市场上有很多储蓄保险,储蓄和保障额度分配都不一样,当中总有一样可满足你。
4. 通货膨胀
钱愈来愈不值钱,确实通货膨胀是个问题,所以更加要学会如何理财,就算回报不能超过通胀,也起码要保本保值。
试问如果不是专业投资者,不懂股票、基金,银行利率又极低,如何抵御通货膨胀?
相信储蓄保险,是其中一个是稳妥的工具。
5. 机会成本
如果将保费用来做其他途径的投资,复利回报会比购买储蓄保险更高。这个说法成立的大前提是无论你买什麽,一定保持稳赚不赔才可以,但相信有投资过股票、楼市的朋友,都知道稳赚不赔的概率有多少。
凡事都没有如果,亦不能返转头重新选过,所以机会成本的想法,在你作出选择后,就不要多想了。
储蓄保险虽然不是唯一的投资工具,亦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如果你对股票之类的投资不熟悉,其他投资产品亦无从下手,相信储蓄保险仍然是一种比将钱放在银行等收利息好得多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