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友邦(香港)区域执行总监容永祺拟提交一份题为《有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 在大湾区建立香港寿险服务中心》的提案,他建议,在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方向下,先落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香港寿险服务中心,长远有序推进保险产品依法合规进行跨境交易,落实“保险通”加快湾区保险业发展。

图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友邦(香港)区域执行总监 容永祺
容永祺指出,今年2月18日国家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大湾区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通过进一步深化广东、香港和澳门合作,推动湾区的经济协同发展,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在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纲要提出,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以及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保险机构在大湾区指定地区设立经营机构等。
容永祺表示,他本人全力支持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2018年两会期间容永祺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香港寿险服务中心》的提案,建议容许香港寿险公司以试行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服务中心,为已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贴心的服务。现纲要提出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此建议与他去年的提案如同一辙,故此期望在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方向下,先落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香港寿险服务中心,长远有序推进保险产品依法合规进行跨境交易,落实“保险通”加快湾区保险业发展。理由如下:
一、配合大湾区居民对保险服务的殷切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有近7,000万人口,对保险产品需求殷切。据香港特区政府资料,粤港澳的保险保费收入据统计有约1,160亿美元 ,相当于全国总额的四分之一,可见区内保险市场潜力庞大。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数据显示,新造保单保费收入来自内地居民的比例,十年间由占6%急增至占超过四成。截至去年9月底,内地居民购买危疾、医疗等个人人寿保险产品,累计保单达183万份,去年首三季,内地居民的新保单有约33.4万份,涉及保费341亿港元。
有见及此,本人希望中央积极考虑容许香港寿险公司以试行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服务中心,收取内地客户缴付的续保保费,办理理赔手续、更改保单数据,体检验身及其他客户服务,便利内地居民续保之余,也可避免投保人因为断供而蒙受巨大损失。
二、减少外汇流失
内地现时实行外汇管制,已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不能循正常渠道把资金直接过境到香港续保,而期满及理赔资金亦不能直接存入内地银行,现安排令内地资金不能回流,国家外汇或会出现损失。若由大湾区的服务中心代为收取保费,将来取消保单时把保单的所有利益或索赔款直接汇入客户在大湾区的银行胀户中,有以下三大好处:
1、让已离岸的资金回流内地,减少国家外汇的流失;
2、内地投保人享有全面保障;
3、可参考现行“港股通”、“深港通”和“沪港通”的封闭式资金渠道做法,便利民众的美元资产配置。
三、推进保险互联互通克服挑战需时
香港相关机构与内地当局着力研究如何在大湾区推进“保险通”跨境销售机制。然而,推进“保险通”所面对的挑战绝不能轻视。在一国之下,大湾区内容纳了广东,香港和澳门三个独立监管保险的机构;其次,三地的保险规管和发牌机制不同;第三、香港与内地的资金通融受限,不可自由流动。
由于妥善处理上述三大挑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容永祺建议在未有解决方案之下,现阶段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香港寿险服务中心,令住内地的居民及港人可获周全的售后服务。
四、为内地保险企业的专业和管治水平提供参考
香港是亚洲前列的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香港拥有优越的发展条件,成功吸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保险企业来香港开展业务。截至2018年9月,香港有161所企业经营保险,其中有48所经营长期业务。这些企业汇聚了世界各地优秀的保险业人才,在风险管理,营销策略、保险产品设计和资产管理均具有丰厚的经验。香港寿险公司在湾区设立的服务中心,可协助推动内地的保险业迈向市场化,为内地保险企业的专业和管治水平提供参考,为企业走出国际打好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