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界预测,比「保险通」能够更先落地的将会是粤港澳大湾区保险综合服务中心。由于政策原因,内地居民前往香港需要办理港澳通行证、香港签注等一系列的出入境手续,这些手续虽然并不複杂,但却给很多有意赴港购买保险的客户製造了极大的心理距离,让不少人觉得从内地前往香港投保又远又麻烦。
如今,乘大湾区建设全面实施的东风,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便提议容许香港的保险公司在大湾区设立综合服务中心,用以处理理赔、保全等保单服务,还可提供健康管理甚至是保费续缴等服务,能够降低内地客户因以往续缴保费不便而导致断供等现象的发生,从而能为已购买香港保险的消费者提供更贴心、更周全的服务。
据统计,2018年粤港澳三地保险保费收入约1,160亿美元,约佔全国总额的四分之一,大湾区内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要领先于其他地区。
因此,市场上的确存在相当庞大的需求,需要业界进一步提升给大湾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的能力。倘若这类综合服务中心能够建成,无疑能够缩小消费者的赴港购买保险的心理距离,可进一步推动香港保险业的发展。不过需要留意的是,要购买香港保险,仍要遵守在香港境内签署有关投保申请书的监管规定,客户赴港投保的流程不变。
笔者认为,一些在内地拥有庞大网点的香港保险公司,例如中国人寿(海外)、太平人寿(香港)等,在设立大湾区综合服务中心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内地数量众多的网点机构,稍加改造和培训就能升级成一个个成熟的港险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