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内地90后开始重视香港保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低门槛、高收益”的特点吸引着很多90后理财小白进入这个市场。

然而,频频发生的互金平台跑路、违约等乱象,也让年轻投资者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回归优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强制储蓄和投资。

记者了解到,近来,赴港买保险和定投基金,逐渐成为90后理财新思路。

香港保险走俏

“身边不少同龄人都热衷去香港买保险,我们对比了国内的同类产品,觉得香港保险在保额、退保条款、返还收益上有相对优势,所以也给自己和妻子各买了一份。”家在深圳、刚工作两年的陈轩(化名)告诉记者。

他说,最初产生购买香港保险的起因是妻子的同事在单位体检中查出重病,治疗花销巨大。由于该同事之前并未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因此自己需要承担很大一笔费用。

“我们决定买重疾保险后,对比了国内和香港的同类型产品,发现国内重疾保险基本是消费型,即投保者在投保期限内未发生保险范围内的重疾情况,则投保额归属保险公司。

少部分有返还型,即投保者在投保期限内未发生保险范围内的重疾情况,保险公司会在指定的时间返还本息的产品,需要在保单到期之后才能返还保费,收益很小,且中途不能退保。”

相比之下,他所了解的香港同类型保险基本为返还型、可中途退保、理赔情况更宽泛、未发生理赔情况下投资收益高等优势。

“我们在深圳,香港投保便利,每年交一笔保费就当定投了,并且我们购买的保险是以美元结算,现在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这样做可以对冲汇率风险”他说。
陈轩的例子并非个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赴香港购买保险,不仅是为自己购买一份安心保障,也作为一种投资方式。

以陈轩购买的产品为例,他每年为自己缴纳保费2250美元,缴纳20年,共4.5万美元,对应的初始投保金额是10万美元,前十年附送35%保额,即13.5万美元,保费固定,保额(赔付的钱)随年纪增长而增加,如65岁时保额增长至24.8万美元,75岁时增长至40.2万美元,如果平平安安,可取钱作为退休费用,如65岁可取出16.4万美元,75岁可取出29.5万美元,而总保费只投入4.5万美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收入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仅为7.5%,而2015年该比重上升至24.2%,助推香港保险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313亿港元,同比上升15.1%。

2016年以来,这一数字继续增长,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个人寿险新单保费达到132亿港元,相当于2013年全年水平,与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相比,占到41%。

业内人士分析,过去更多是中产人士购买保险,现在年轻人的保障意识和强制储蓄意识越来越强,香港保险的优势不仅在于种类多、保费相对便宜,另外由于保险机构可投资的标的范围更广、渠道更多,因此提供的保费收益更高同时,为投保人提供一种门槛更低的对冲汇率风险的办法。

新基民偏爱定投

新基民小李,在听完台湾“定投教母”萧碧燕在嘉实基金组织的几场全国巡讲后,便坚信定投基金能够帮他将择时的风险降到最低。

“刚进入基金市场,没什么投资经验,在挑选基金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基金材料、历史业绩、银行客户经理推荐进行选择,但择时是大难题,老基民都没法做好。听完嘉实的讲座,觉得定投对基民尤其是新基民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说。

对于90后热衷的香港保险,近年来内地人纷纷赴港购买,这些人也和陈轩一样,看到了香港保险所具有的投资理财优势,在这里总结一下,无非就是这几点:

1、香港保险的较内地便宜,但是保额高

2、投资回报率高、保费低的同时分红也高

3、美元险种,对冲人民币单一投资风险

90后渐渐成为社会的新兴力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崭露头角,收入也渐渐上升。这个时候也是90后培养理财习惯和理财能力的关键时期。

要想顺利实现中长期理财目标,未雨绸缪必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风险规避,重病、残疾、身故都是人生可能遇到的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保险就能给你重要的保障,它能保障你在风险来临时不至于手足无措。年轻人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驰骋前行,自然需要早点做打算。

保险,其实是一种保障机制,用来规划我们的人生;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保险自然也是理财投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保险对于理财主要体现于:家庭保障、子女收益、应急现金、财产保全,这无论对于刚踏入社会的90后,还是已经在收获家庭、事业的70后、80后的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保障。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9-11
下一篇 2016-09-15

更多相关内容

  • 这样给孩子买香港保险最有保障

    3岁以后:意外险不可或缺 3岁以后,孩子更加顽皮好动,但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意外类保险就必须增加。一般来说,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园都会统一投保意外险。目前市场上的意外险都是消费型的,第一类是保险期为“一年”的意外险,保障各类意外情况造成的…

    2016-08-25
    12.5K
  • 万能险和万用寿险的区别?

    今天普及一下万能险与万用寿险的区别。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国内的万能险的时候,我的内心是疑惑的,我一开始是完全将万能险与万用寿险混淆了,心想国内居然也可以出这么高端的产品了?直到最近2015年的4月份,保监会叫停网销万能险的时候,我才仔细研究…

    2016-06-19
    5.6K
  • 香港保单的冷静期,宽限期和等候期的区别是什么?

    冷静期 是保单生效后的某一段时间内,投保人有权提出终止保单合约的申请,保险公司必须退回全额保费给客人(投连险除外)。香港保单的冷静期是21天,大陆保单的冷静期是14天。 宽限期 是缴纳续期保费时,保险公司允许投保人在过了缴费日的某一段宽限期…

    2016-04-30
    26.7K
  •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

    据悉,来港买保险的多是富裕人士。讲到香港保险产品对内地富人的吸引,香港安盛保险上海代理方、上海洛晟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范伟勇对本报表示,保险产品当然具理财功能,但除却传统意义上的保障与投资外,追求避税、避债、避险的特殊功效,在购买境外保险的行为…

    2016-06-06
    15.6K
  • 到底是选择消费型保险or储蓄型保险?

    到底是选择消费型保险or储蓄型保险?这个问题我也遇到很多人问,有的人会选择给子女购买医疗保险而不选择重疾险,我先总结一下对消费险的看法。 消费型保险的优点如下: • 费率便宜,杠杆高, • 短期内,沉没成本比较少(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可以用…

    2018-06-09
    17.1K
  • 有关新手了解香港保险的知识点都在这里

    近年来,香港保险备受内地居民的青睐,面对香港保险的热潮,许多人前赴后继的赴港买保险,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买的保险是否适合,想必很多人配置了保险,过了很多年后,还不知道自己购买了哪些保障,更别说保险利益最大化?www.hkinsu.com…

    2017-08-01
    10.9K
  • 香港大学生争做香港保险经纪

      遊客來港購物之餘順便買保險。圖片來源:法新社 近幾年,內地遊客前往香港「掃貨」時,購物清單上除了化妝品、奢侈品、保健品等常見購買類目外,另一項「香港特產」的出現頻率也越來越高,那就是香港保险。 由於保障範圍更加全面,年繳保費金…

    2016-07-16
    11.5K
  • 各大香港保险公司保费自动扣划时间表

    买香港保险,都会涉及到续费的问题,各大香港保险公司保费自动划扣的时间又是怎么样的呢?针对自动划扣保费,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编认为最好还是开一个香港银行账户,作为境外理财投资账户,也可以作为香港保险理赔和续费的账户,选择哪些比较好开户的银…

    2018-03-13
    36.4K
  • 什么是周年红利、复归红利、终期红利?

    熟悉香港保险保单的人士应该对周年红利、复归红利、终期红利?这些保险业专有名词不会陌生,但是我们也经常接到客户询问这几个有什么区别,各自代表什么红利,对保单有什么影响,我们就科普以上三种红利,希望能帮到大家。 什么是周年红利? 如果客人选择积…

    2023-03-21
    88.7K
  • 香港重疾险:吸烟和非吸烟在保费上的区别

    香港重疾险以保障范围广、保单有分红、美元保单的优势吸引着内地人来香港购买,不过香港重疾险在对待受保人是否吸烟这方面跟内地重疾险不一样,内地重疾险无论是否吸烟,保费都是一样的,香港重疾险吸烟者比非吸烟者保费贵一些,今天我们以投保案例作说明。 …

    2021-04-22
    16.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