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内地90后开始重视香港保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低门槛、高收益”的特点吸引着很多90后理财小白进入这个市场。

然而,频频发生的互金平台跑路、违约等乱象,也让年轻投资者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回归优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强制储蓄和投资。

记者了解到,近来,赴港买保险和定投基金,逐渐成为90后理财新思路。

香港保险走俏

“身边不少同龄人都热衷去香港买保险,我们对比了国内的同类产品,觉得香港保险在保额、退保条款、返还收益上有相对优势,所以也给自己和妻子各买了一份。”家在深圳、刚工作两年的陈轩(化名)告诉记者。

他说,最初产生购买香港保险的起因是妻子的同事在单位体检中查出重病,治疗花销巨大。由于该同事之前并未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因此自己需要承担很大一笔费用。

“我们决定买重疾保险后,对比了国内和香港的同类型产品,发现国内重疾保险基本是消费型,即投保者在投保期限内未发生保险范围内的重疾情况,则投保额归属保险公司。

少部分有返还型,即投保者在投保期限内未发生保险范围内的重疾情况,保险公司会在指定的时间返还本息的产品,需要在保单到期之后才能返还保费,收益很小,且中途不能退保。”

相比之下,他所了解的香港同类型保险基本为返还型、可中途退保、理赔情况更宽泛、未发生理赔情况下投资收益高等优势。

“我们在深圳,香港投保便利,每年交一笔保费就当定投了,并且我们购买的保险是以美元结算,现在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这样做可以对冲汇率风险”他说。
陈轩的例子并非个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赴香港购买保险,不仅是为自己购买一份安心保障,也作为一种投资方式。

以陈轩购买的产品为例,他每年为自己缴纳保费2250美元,缴纳20年,共4.5万美元,对应的初始投保金额是10万美元,前十年附送35%保额,即13.5万美元,保费固定,保额(赔付的钱)随年纪增长而增加,如65岁时保额增长至24.8万美元,75岁时增长至40.2万美元,如果平平安安,可取钱作为退休费用,如65岁可取出16.4万美元,75岁可取出29.5万美元,而总保费只投入4.5万美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收入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仅为7.5%,而2015年该比重上升至24.2%,助推香港保险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313亿港元,同比上升15.1%。

2016年以来,这一数字继续增长,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个人寿险新单保费达到132亿港元,相当于2013年全年水平,与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相比,占到41%。

业内人士分析,过去更多是中产人士购买保险,现在年轻人的保障意识和强制储蓄意识越来越强,香港保险的优势不仅在于种类多、保费相对便宜,另外由于保险机构可投资的标的范围更广、渠道更多,因此提供的保费收益更高同时,为投保人提供一种门槛更低的对冲汇率风险的办法。

新基民偏爱定投

新基民小李,在听完台湾“定投教母”萧碧燕在嘉实基金组织的几场全国巡讲后,便坚信定投基金能够帮他将择时的风险降到最低。

“刚进入基金市场,没什么投资经验,在挑选基金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基金材料、历史业绩、银行客户经理推荐进行选择,但择时是大难题,老基民都没法做好。听完嘉实的讲座,觉得定投对基民尤其是新基民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说。

对于90后热衷的香港保险,近年来内地人纷纷赴港购买,这些人也和陈轩一样,看到了香港保险所具有的投资理财优势,在这里总结一下,无非就是这几点:

1、香港保险的较内地便宜,但是保额高

2、投资回报率高、保费低的同时分红也高

3、美元险种,对冲人民币单一投资风险

90后渐渐成为社会的新兴力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崭露头角,收入也渐渐上升。这个时候也是90后培养理财习惯和理财能力的关键时期。

要想顺利实现中长期理财目标,未雨绸缪必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风险规避,重病、残疾、身故都是人生可能遇到的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保险就能给你重要的保障,它能保障你在风险来临时不至于手足无措。年轻人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驰骋前行,自然需要早点做打算。

保险,其实是一种保障机制,用来规划我们的人生;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保险自然也是理财投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保险对于理财主要体现于:家庭保障、子女收益、应急现金、财产保全,这无论对于刚踏入社会的90后,还是已经在收获家庭、事业的70后、80后的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保障。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9-11
下一篇 2016-09-15

更多相关内容

  • 有关重疾险的10个误区

    在从事保险行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客户对“重疾险”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此文总结了我过往遇到的诸多“误解”,并为大家一一解惑。 ▎误解1:我年轻身体很好,用不上保险,买了岂不是浪费? 正解:保险是为以后可能会发生的疾病做准备的风险预…

    2017-08-12
    29.0K
  • 购买香港保险后哪里情况下必须还要去香港?

    投保者首次购买香港保险,都能承受机票等经济和时间成本,但如果售后服务还要经常跑香港,会给朋友们带来很大的负担。其实香港保险售后需要赴港解决的情况,仅仅有三种。购买香港保险后,95%的情况售后服务都是直接通过邮寄材料解决,不用去香港进行的。对…

    2016-06-14
    27.8K
  • 香港各家保险公司关于【癌症定义】汇总

    近日,有香港本地报章报导英国汇丰人寿拒绝一宗危疾的索赔。一个六十多岁男人被诊断患上膀胱原位癌并接受多了次手术。他持有汇记一份危疾保险。汇丰人寿拒绝索赔要求,原因是他的癌症未有扩散,所以是不覆盖的一部分。 其实,在香港的大型保险公司来讲,产品…

    2016-05-08
    31.2K
  • 中国籍和海外华人应该如何选择香港保险?

    经常也接到海外华人咨询香港保险,对于中国籍和海外华人应该如何选择香港保险这个问题,今天我们给大家总结一下,如何选择香港高端医疗保险和香港美金储蓄分红险(养老金保险和教育金保险)。 1、大陆、香港籍 建议: 香港友邦家的爱无忧+至尊明珠套餐 …

    2018-06-25
    30.7K
  • 香港保险内地居民购买怎么样

    保险产品实际上也是一种商品,任何顾客都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香港的保险产品就是这样的产品,您可以用较低的保费购买较高的保障,同时还可以享有较高的回报。其原因有三: 1/香港保险产业拥有较悠久的历史,像香港ING,保诚保险公司等已有百年的历史;…

    香港保险科普 2016-05-26
    30.0K
  • 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针对小孩保险方面有哪些不同?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怀胎十月辛苦孕育而生的结晶,从升级为父母后,时刻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到孩子,让她/他平平安安的成大!可是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气、食品、家具都隐藏着一双黑暗之手! 孩子都是家里的宝,每个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出于对…

    2016-08-25
    39.7K
  • 到底什么是地下保单?地下保单有什么风险?

    日前,保监会在其官网“消费者保护栏目”发布《买保险要多个心眼看清这四个问题》,警示保险消费者在购买香港保险等保单时,认清“地下保单”,以免自身利益受损。保监会表示,非正规渠道购买的保单,也叫“地下保单”。比如,近年来因为保费便宜,保障更多而…

    2016-07-10
    40.9K
  • 香港保险交费:把保费直接交给代理人或者经纪人?

    说道香港保险续费,相信每个购买香港保险的客户都有这样的疑问:可以把保费交给我的保险代理人或者经纪人,让他们帮我续费,这样合适吗?有安全风险吗?今天我们就仔细给大家讲解一下。 不少香港保险Agent(代理人)与客户相熟,很多时候会为客户代交保…

    2022-05-13
    48.1K
  • 专业数据告诉你 内地和香港保险的区别

    去香港购买保险,日渐成为了赴港的一种潮流,在产品纷杂的保险市场,为什么港险会成为人们的最爱呢?《凤凰财经》的报道,或许能给我们答案。今天香港保险资讯网就带大家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香港保险。  

    2017-11-16
    26.4K
  • 为什么大部分人适合储蓄型保险?

    为什么大部分人适合储蓄型保险?本文从消费者角度解析其优势。储蓄型保险兼具保障与储蓄功能,既护家人又攒钱应急;强制储蓄帮你管住花钱冲动,收益稳定抵御通胀;规划养老、教育金,灵活适应人生需求。相比银行存款收益更高,比股市风险低,对普通人来说是省心选择。点击了解它如何成为你的理财“定心丸”!

    2025-02-25
    33.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