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内地90后开始重视香港保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低门槛、高收益”的特点吸引着很多90后理财小白进入这个市场。

然而,频频发生的互金平台跑路、违约等乱象,也让年轻投资者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回归优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强制储蓄和投资。

记者了解到,近来,赴港买保险和定投基金,逐渐成为90后理财新思路。

香港保险走俏

“身边不少同龄人都热衷去香港买保险,我们对比了国内的同类产品,觉得香港保险在保额、退保条款、返还收益上有相对优势,所以也给自己和妻子各买了一份。”家在深圳、刚工作两年的陈轩(化名)告诉记者。

他说,最初产生购买香港保险的起因是妻子的同事在单位体检中查出重病,治疗花销巨大。由于该同事之前并未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因此自己需要承担很大一笔费用。

“我们决定买重疾保险后,对比了国内和香港的同类型产品,发现国内重疾保险基本是消费型,即投保者在投保期限内未发生保险范围内的重疾情况,则投保额归属保险公司。

少部分有返还型,即投保者在投保期限内未发生保险范围内的重疾情况,保险公司会在指定的时间返还本息的产品,需要在保单到期之后才能返还保费,收益很小,且中途不能退保。”

相比之下,他所了解的香港同类型保险基本为返还型、可中途退保、理赔情况更宽泛、未发生理赔情况下投资收益高等优势。

“我们在深圳,香港投保便利,每年交一笔保费就当定投了,并且我们购买的保险是以美元结算,现在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这样做可以对冲汇率风险”他说。
陈轩的例子并非个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赴香港购买保险,不仅是为自己购买一份安心保障,也作为一种投资方式。

以陈轩购买的产品为例,他每年为自己缴纳保费2250美元,缴纳20年,共4.5万美元,对应的初始投保金额是10万美元,前十年附送35%保额,即13.5万美元,保费固定,保额(赔付的钱)随年纪增长而增加,如65岁时保额增长至24.8万美元,75岁时增长至40.2万美元,如果平平安安,可取钱作为退休费用,如65岁可取出16.4万美元,75岁可取出29.5万美元,而总保费只投入4.5万美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收入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仅为7.5%,而2015年该比重上升至24.2%,助推香港保险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313亿港元,同比上升15.1%。

2016年以来,这一数字继续增长,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个人寿险新单保费达到132亿港元,相当于2013年全年水平,与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相比,占到41%。

业内人士分析,过去更多是中产人士购买保险,现在年轻人的保障意识和强制储蓄意识越来越强,香港保险的优势不仅在于种类多、保费相对便宜,另外由于保险机构可投资的标的范围更广、渠道更多,因此提供的保费收益更高同时,为投保人提供一种门槛更低的对冲汇率风险的办法。

新基民偏爱定投

新基民小李,在听完台湾“定投教母”萧碧燕在嘉实基金组织的几场全国巡讲后,便坚信定投基金能够帮他将择时的风险降到最低。

“刚进入基金市场,没什么投资经验,在挑选基金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基金材料、历史业绩、银行客户经理推荐进行选择,但择时是大难题,老基民都没法做好。听完嘉实的讲座,觉得定投对基民尤其是新基民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说。

对于90后热衷的香港保险,近年来内地人纷纷赴港购买,这些人也和陈轩一样,看到了香港保险所具有的投资理财优势,在这里总结一下,无非就是这几点:

1、香港保险的较内地便宜,但是保额高

2、投资回报率高、保费低的同时分红也高

3、美元险种,对冲人民币单一投资风险

90后渐渐成为社会的新兴力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崭露头角,收入也渐渐上升。这个时候也是90后培养理财习惯和理财能力的关键时期。

要想顺利实现中长期理财目标,未雨绸缪必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风险规避,重病、残疾、身故都是人生可能遇到的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保险就能给你重要的保障,它能保障你在风险来临时不至于手足无措。年轻人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驰骋前行,自然需要早点做打算。

保险,其实是一种保障机制,用来规划我们的人生;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保险自然也是理财投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保险对于理财主要体现于:家庭保障、子女收益、应急现金、财产保全,这无论对于刚踏入社会的90后,还是已经在收获家庭、事业的70后、80后的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保障。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9-11
下一篇 2016-09-15

更多相关内容

  • 为什么内地中产阶级都去买香港保险?

    香港保险有几好?为何中产阶级都爱去香港买保险?是保额更高?还是收益更高?理赔怎么办? 中产阶级买保险的需求 首先是“堵漏洞”,即不让自己现有的财富因意外而流失,比如重病、意外身故等。这一点,是所有买保险的人共有的保障性需求,中产阶级亦不例外…

    2016-09-01
    29.2K
  • 金融协会副主席:港险对内地客户热销之分析

    近期,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成了一个新闻热点。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副主席陈东也在近日发了一篇文章《香港保险对内地客户热销之分析》。  文章提到了三类最受内地居民欢迎的香港险种,指出其独特的优势是香港保险的吸引力所在,并且认为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一…

    2016-09-05
    29.0K
  • 香港保单持有人 投保人 受保人和受益人 是如何定义和区分的?

    持有人:也称保单所有人,真正拥有这笔保险资产的主人,有权利领取、退保、更改这份保单的保额和保单受益人等; 寿险保单所有人所拥有的权利通常有以下几种: 1、变更受益人; 2、领取退保金或保单红利; 3、以保单作为质押品向金融机构借款; 4、以…

    2016-04-30
    82.5K
  • 买香港储蓄分红险,什么时候可以提取?

    香港储蓄分红险缴费期:1年/5年/10年等 1年期保费10000美元起 5年/10年每年保费2000美元起 储蓄险的缴费期不像重疾险那么长。 客户选择缴费期普遍选择5年/10年的多,特别是5年期。因为客户预算和资金出境的问题,一次性缴费选择…

    2021-04-15
    59.6K
  • 抽烟和非抽烟人士香港重疾险保费对比

    经常遇到有人询问,抽烟和非抽烟购买香港保险,保费差距大不大?我是不是可以隐瞒不报?诸如此类问题我们今天准备拿友邦香港(AIA)的重疾险加裕倍安保加强版和保诚的重疾险守护健康危疾加护保为例来做说明。 一项发表于在线杂志JAMA Interna…

    2018-08-25
    30.1K
  • 有关香港保险的三个误区必须纠正

    目前,虽然香港保险受到内地居民热捧,但也惹来不少质疑。下面,本文对三个有关香港保险的常见“误解”做一个解释。 买香港保单不合法? 根据香港保险公司条例,任何在香港获授权的保险公司,在本港境内销售及签署保险均属合法,不论该投保人是本地人、内地…

    2016-07-18
    26.2K
  • 保诚的美元保单赔付金如何办理结汇

    首先,关于如何在内地兑换香港的支票: 如果需要立刻将支票的金额换成现金,可以向银行要求托收该港币支票,有外币业务的银行都可以办理例如:工行、中行、建行、交行等等。 银行一般会要求办托收。就是银行用专门的方式邮寄支票到银行,银行先把款项支付到…

    2016-06-25
    39.6K
  • 身体有状况如何选择香港保险?

    香港保险公司会根据投保申请书上的资料,判断是否有高风险的特征,从而决定应否承保有关风险、厘定保费水平和保单条款。“客户以往病例资料”是一个重点问题之一,这要求投保人要如实告知自己当前身体状况,很多客户会有担心,一旦身体有状况会不会就没办法投…

    2016-04-28
    29.0K
  • 客观对比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

    近年,大陆保险发展迅速,推出了很多优质的保险产品,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保险产品的性价比越来越高,也更加的人性化。 今天的主题是讲讲大陆和香港保险。 我觉得购买保险属地原则和需求是很关键的,现在年轻人都是高知分子,任何的吹吹捧捧都可以看出来…

    2020-10-26
    27.5K
  • 如何以最便捷方式使用和提取保险现金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绑定香港银行卡、香港银行app的银联二维码、跨境汇款/ATM取现/POS机消费来使用香港保险提取的现金价值和理赔款。

    2023-12-12
    43.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