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临时业务统计数字,期内毛保费总额达到4,808亿(港元),其中内地访客赴港投保保费466亿港元。
香港保险支持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居民投保。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官网特意写明香港居民、非香港居民、内地居民投保的保费数据。

内地人在香港投保数据(2005年至2014年)
2005年:18亿港元
这是内地居民开始大规模投保香港保险的开端,随着市场对香港保险的认知度逐步提升,投保金额开始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2006年:28亿港元
较上一年增长55.6%,反映出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产品的兴趣显著上升,尤其是在储蓄型寿险方面的投保额开始攀升
2007年:53亿港元
投保金额几乎翻倍,达到了53亿港元。这一增长与当时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居民财富积累及对财富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密切相关
2008年:33亿港元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当年投保金额有所回落。然而,香港保险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依然吸引了不少内地居民投保
2009年:30亿港元
金额保持在30亿港元,尽管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但内地居民对于香港保险的信心未有动摇
2010年:44亿港元
投保金额开始回升,这一趋势反映了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及内地居民重新加大对香港储蓄型寿险产品的投资
2011年:64亿港元
保费收入较上一年大幅增长,达64亿港元。这一年内地居民对于香港保险产品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2012年:99亿港元
逼近百亿港元的投保金额,标志着内地居民在香港保险市场的参与度日益提高
2013年:149亿港元
投保金额持续攀升,这一趋势得益于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增加
2014年:244亿港元(前三季度)
投保金额突破200亿港元,显示出内地居民对香港储蓄型寿险产品的高度认可
2015年:316亿港元
随着内地经济增速放缓及财富保值需求的加大,投保金额继续上升至316亿港元
2016年:727亿港元
这一年迎来了投保金额的巅峰,727亿港元的巨大数字反映了内地居民在香港保险市场的巨大投入,特别是在高端储蓄型寿险产品上的集中投保
2017年:508亿港元
尽管金额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历史高位,表明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市场的信心依然强劲
2018年:476亿港元
保费收入继续稳步减少,但仍远超2015年以前的水平,显示市场需求趋于理性
2019年:434亿港元
投保金额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产品的偏好仍然坚挺
2020年:68亿港元
受疫情影响,投保金额骤减至68亿港元,这一数据反映了疫情对跨境投保的冲击
2021年:6.88亿港元
疫情持续影响,跨境出行受限,使得投保金额进一步下降至近历史低点
2022年:20亿港元
随着疫情缓解,投保金额逐渐回升,但距离疫情前水平仍有差距
2023年:590亿港元
跨境旅行限制的放松与市场需求的回暖,使得投保金额在这一年显著回升至590亿港元
2024年前三季度:466亿港元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投保金额已接近500亿港元,预计全年保费收入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全球资产配置,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多样的资产,帮助他们更好应对全球变局,降低投资风险。从2005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来看,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资金逐年增加,香港的储蓄险因稳定且高的投资回报率,成为许多人的投资选择。
除了看香港保险公司公布的分红实现率,还有什么办法检验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呢?当然就是每个保单详情里面的具体数据啦!
7年前购买的香港保单

这是2017年2月份生效的友邦充裕未来保单,我们来看下到了第七年计划书演示的数据。

目前友邦官方app里面保单详情的数据如下图:

现金价值15810,复归红利1835,终期红利7697,三者相加为25342(已超过总缴保费25000),是达到甚至是超过了计划书演示的第7个保单年度完结时得总额的,实现比例为103.7%。通过友邦公布的最新的分红实现率数据,我们发现2017年充裕未来的分红实现率为102%。

也就是说我们保单的实际分红的确是达到了当时计划书演示的数据,并且分红实现率和保司公布的数据也是匹配的上的。这里也特别说明下,同一年投保的保单实际分红实现率数据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这会受交费金额和交费期以及保单生效期等不同因素影响。不过同一年的保单分红率最终还是会和保险公司官网公布的数据比较接近,相差不会特别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