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肆虐,令大家深刻体会到健康并非必然。应对健康的「未知」,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已知」的危疾保障方案,以减低疾病对我们的影响。纵然生病,亦不会因庞大的医疗费用而因病致贫。

你对危疾保障(重疾险)有以下的疑虑吗?
问:公司已为我提供了医疗保障,为何我要自费投购多一份保障?
答:公司提供的一般为实报实销的住院医疗保障,而每个赔偿项目亦设有上限,所以「有」并不等于「足够」;反观危疾保障则会于受保人确诊后,给付一笔过的赔偿,供自主运用;有些计划更会提供保费豁免。
试想想若不幸在转工或失业的「保障空窗期」罹患危疾,便要自行承担沉重的医疗费用。
问:癌症、中风和心脏病是常见且复发机会较高的危疾,我需要投保多份计划吗?
答:你可选择为常见危疾提供多次赔偿的危疾计划。
针对癌症存在复发、转移、持续及新发的情况,这类计划一般在两次癌症赔偿之间的等候期为三年;有些计划更可让受保人选择缩短等候期至一年,以把握治疗的黄金期。
此外,有些计划亦会于癌症治疗期间,提供每月现金津贴,有助弥补收入损失。
问:危疾保障一般已承保常见疾病,那么在选择时还有什么要留意呢?
答:较全面的计划会涵盖一些渐趋普遍的疾病,例如都市人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而出现的眼科疾病,包括黄斑部病变及早发性白内障,以及青光眼手术等。此外,有些计划更会提供国际医疗网络支援,包括协助联系美国专科医生提供第二医疗意见及转介赴美就医。
问:我女儿刚出生,是否有买危疾保障的需要?
答:现在的危疾保障计划,保障期长达受保人100岁,而缴付保费年期不过10至25年,所以越早为子女投保,他们便可享有较长的保障期,而保费更便宜,例如刚出生的孩子的保费约为20岁青年的60%。
此外,较全面的计划更会为儿童未被发现的先天性情况所引致的危疾提供保障,让父母倍感安心。
问:如果我一直健康无恙,所缴付的保费岂不是白交?
答:早期的危疾计划属消费型,没有退保现金价值。随着市场发展,除消费型计划外,市民亦可选择具有储蓄功能的危疾计划。
只要身体健康或保单总赔偿金额未达指定保障额,你便可在退保时获得现金价值回奉,借保单为财富增值;若身体有恙,也可获一笔过赔偿,让你进可攻,退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