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分类
香港保险业,我们重点关注个人寿险业务(A-F类),其中A类是非投连险寿险及年金,C类是投资相连寿险及年金。而团体人寿(G,H类)、退休计划(I类)以及一般保险(产险)本文不做分析。
个人寿险业务有分为有效业务和新单业务。
- 新单业务保费代表统计时期内新售保单(New Business)的保费收入
- 有效业务保费代表统计时期内续期保单(Inforce Business)的保费收入
有效业务和新单业务中,对于保单的保费、保额、保单数量、保单币种、销售渠道以及针对各个保险公司的具体数据,保监局都提供了全面的统计数据。唯一遗憾的是针对内地访客的数据从2016年底开始,就没有继续披露,可以肯定的是内地访客对于香港保险业的贡献举足轻重。
下面我们先了解下2017年上半年的保费概况。
香港保险业市场概况
引用保监局概括:
香港保险业在2017年上半年的毛保费总额为$2,367亿港元,与2016年同期比较,上升了14.1%。
2017年上半年有效业务概况:
- 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较2016年同期上升15.1%至$2,112亿港元
- 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连)业务的保费收入上升16.1%至$1,812亿
- 而个人人寿及年金(投资相连)业务的保费收入则上升8.3%至$151亿
- 退休计划业务上升12.7%至$122亿
2017年上半年新单业务概况:
- 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与2016年同期比较,下跌0.9% 至$809亿
- 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连)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下跌5.4%至$750亿
- 个人人寿及年金(投资相连)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则上升158.8%至$54亿
总结:有效业务同期相比上升,但新单业务首次出现下滑。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内地访客业务的影响,下面进一步分析一下新单业务。
新单业务概况
下表简单列出新单直接个人人寿业务的保单数量与保费情况。
新单直接
个人人寿 保单数量 | 2017年
上半年 千港元 | 2016年
上半年 千港元 |
整付保单 | 27,980 | 21,710 |
非整付保单 | 614,808 | 586,376 |
总数 | 642,788 | 608,086 |
新单直接
个人人寿 保费情况 | 2017年
上半年 千港元 | 2016年
上半年 千港元 |
整付保费 | 32,116,721 | 33,347,745 |
年度化保费 | 48,431,869 | 48,175,007 |
总保费 | 80,548,590 | 81,522,752 |
*标准化保费 | 51,643,541 | 51,509,782 |
*标准化保费=10%*整付保费+年度化保费
总结:新单业务标准化保费略微高于去年同期,而保单数量却增加很多。保单数量多说明投保的客户实际上多了,但是保费并未增加,说明每张保单平均的保费水平下降。虽然没有具体内地访客的数据,但是可以推测,内地访客的保单并未减少,只是面向的客户群体是更多的中低资产客户,对于内地市场未必是坏消息。
再结合不同保费年期的数据(不具体列明),可以发现5年期以内的短期供款保单减少,10-25年长期供款保单增加。5年期以内通常以储蓄分红险为主,10-25年长期供款大多数以重疾险为主。说明客户更青睐保障型产品,重疾险成为2017年香港保险公司的主战场,先知先觉的保险公司都发力重疾险。
2017年香港保险的重疾险,从早期理赔还原保障、多重保障、癌症保障、心脏中风保障、结合运动程式、男性保障、先天性疾病保障、良性病变保障等等,各家保险公司百花齐放各显所长,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对于投保香港保险的客户是非常幸运的。尽早投保香港保险,从重疾险开始。
还有,香港保险仍然以美元和港元保单为主,美元单不但最多,而且所占比例较2016年上半年增加,也反应市场对美元产品的需求。
保险公司业务新单业务排名
下表列出香港市场主要的保险公司新单业务排名,友邦和保诚仍然是。
新单业务
总保费 亿港元 | 2017年
上半年 千港元 | 同比
2016年 上半年 | 市场
份额 |
友邦 | 168.5 | 31.3% | 20.9% |
保诚 | 121.9 | -17.3% | 15.1% |
汇丰 | 112.9 | 9.20% | 14.0% |
国寿海外 | 100.5 | -34.5% | 12.5% |
宏利 | 59.0 | 97.6% | 7.3% |
中银 | 50.2 | -12% | 6.2% |
富卫 | 40.4 | 28.3% | 5.0% |
恒生 | 33.8 | 18.1% | 4.2% |
安盛 | 21.9 | -6.8% | 2.7% |
全美 | 19.6 | 44.9% | 2.4% |
永明 | 14.8 | -45.2% | 1.8% |
太平 | 10.4 | 1554% | 1.3% |
东亚 | 10.3 | 13.6% | 1.3% |
大都会 | 10.2 | 99.4% | 1.3% |
美国万通 | 6.1 | -44.7% | 0.8% |
总和 | 780.5 | 1.4% | 96.9% |
新单业务
标准化保费 亿港元 | 2017年
上半年 千港元 | 同比
2016年 上半年 | 市场
份额 |
友邦 | 105 | 48.5% | 18.8% |
国寿海外 | 91.5 | -33.5% | 18.1% |
保诚 | 89.5 | 7.4% | 15.7% |
汇丰 | 66.5 | 9.7% | 12.7% |
中银 | 40.7 | -6.7% | 7.0% |
恒生 | 22.4 | 19.9% | 3.9% |
宏利 | 19.5 | 11.1% | 3.7% |
安盛 | 15.1 | 0.7% | 3.5% |
富卫 | 10.6 | 12.0% | 3.3% |
太平 | 10.4 | 1569% | 2.9% |
东亚 | 10.3 | 13.5% | 1.9% |
大都会 | 9.5 | 177% | 1.7% |
永明 | 4.7 | -7.3% | 1.7% |
富通 | 4.6 | 26.0% | 1.3% |
美国万通 | 4.2 | -4.1% | 1.1% |
总和 | 780.5 | 1.7% | 97.4% |
*标准化保费=10%*整付保费+年度化保费
友邦业务持续增长,稳居首位,而保诚业务开始萎缩,呈负增长,中国人寿海外由于产品转型,也出现负增长。这三家公司占据了香港整个保险市场一半的业务量。值得一提的是太平,一款金钻可以让太平暴涨16倍。而大都会却低调发力,业务增长很快,期待大都会在重疾险上多下功夫,虽有诚意,但需求点不对。
友邦和保诚是死对头,都视对方为最主要竞争对手。而友邦超越保诚,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产品,但并不是主要的。香港保险主流产品仍然是以英式分红为主,英国保诚以英式分红而著名。保诚在重疾险上的更新今年最频繁,历史上从未有过,2017年重点关注重疾险没错,只是保诚产品设计团队未能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这一点上友邦做的更好,重疾险逐渐向多次赔付转型,友邦的每次更新都让人眼前一亮。本来不想具体提产品的,但还是为保诚说句话吧,还原保障的优点可能被低估了,因为早期理赔的概率是远大于重疾理赔的,尤其是对于常年体检的客户,例如早期的原位癌更容易发现,所以还原保障的性价比蛮高的。
友邦超越保诚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渠道。
新单业务销售渠道分析
保险业务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保险公司代理人、银行渠道、经纪公司和其他业务等。通常代理人和经纪公司占据了超过绝大部分的业务量,而银行渠道对于汇丰和中国人寿海外是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而其他业务可以忽略。
友邦今年的经纪公司新单业务首次超过代理人,经纪公司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相反保诚的经纪公司新单业务急剧萎缩,降至历史点,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了。两家保险公司的销售策略是完全相反的,这也是友邦超于保诚的主要原因。
更多有关详细资料,请下载这里:香港保险2017年上半年数据
1.网站标题:香港保险资讯网
2.文章标题:香港保监局:香港保险2017年上半年各保险公司市场表现数据
3.香港储蓄分红险、香港重疾险、香港高端医疗保险、香港理财、香港保险续保、香港银行开户、香港孤儿保单等方面的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