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与大家聊一聊香港两大保险公司:友邦与保诚近期的重疾险核保政策,顺便谈一下我对核保在公司运营与发展方面的一点看法。
为什么要聊核保
核保(Underwriting)是指保险人对投保申请进行审核,决定是否接受承保这一风险,并在接受承保风险的情况下,确定保险费率的过程。寿险公司的核保,就是核保员根据投保人的身体状况和既往病史,决定对这张保单是正常承保、加费承保、除外承保还是拒保。
在保险公司的管理运营中,核保员与精算师一样,都在公司的风险管控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算师对风险进行定价,以保证保险公司所收的保费足够覆盖未来的理赔支出;核保员对风险进行审核,以保证只有“合适的”风险才可以被保险公司接受。
在保险公司中,前端的代理人与后台的核保员从来都是冤家,因为这两种职业本身就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代理人的主要任务是“招徕生意”,生意做得越多,他们的奖金就越多;而核保员的主要任务则是“拒绝生意”,尤其是拒掉那些他们认为风险很高的生意,风险把控得越好,他们的奖金就越多。
于是乎,保险公司的业务部门和核保部门几乎每天都有“战争”:代理人认为他们辛辛苦苦做一张单不容易,到头来核保部门却压着单不批,说客户身体有问题,到头来白忙活一场;核保员则认为代理人乱接单,什么样的高风险业务也敢做,以后公司理赔出现亏损,都是核保部门背锅。
如何协调处理业务部门与核保部门之间的矛盾,以及公司一个阶段的核保政策,其实与公司的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当公司处于拓展业务规模的阶段,往往核保政策就比较宽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激进”;而当公司处于提升业务质量的阶段,往往核保政策就比较严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守”。
在业务前线,经常会听到代理人对核保部门的抱怨,尤其是当核保政策变严,批不下单来的时候。
友邦与保诚的核保近况
一家保险公司的核保政策是趋严格还是趋宽松,前端的代理人一般很明显能感觉得出。根据科普君近期从前端所了解到的重疾险核保情况,友邦开始趋严,保诚开始趋宽。
这个现象可能与2015年与2016年恰好相反。在友邦被保诚用“隽升”强势压制的时候,友邦主要依靠重疾险来挽救市场份额,因此核保较宽松;而保诚那时的销售主力是“隽升”,对重疾险业务根本没有重点发展,纯粹是直接靠“隽升”的销售带动,因此核保的标准很高。这种现象也引申出了那时关于核保的一句传言:“非标准件去友邦”(身体有点小问题的投保人去友邦投保被正常承保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到了2017年,市场风向突变。一方面是内地对香港保险的政策限制,导致大额储蓄保单缴费困难;另一方面是香港GN16的实施,强制各家公司公开了过往分红保单的实现率,“隽升”则由于实现率较差,大大摧毁了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信心。于是,进入2017年后,“隽升”的销量一落千丈,保诚的业务量开始吃紧。
而从友邦这边来看,情况则相对较好。2016年友邦的新重疾“加裕倍安保”抢占了香港重疾市场的大半,树立了很好的口碑,而重疾险受内地外汇管制的影响较小,进入2017年以后业务未受明显影响,同时由于友邦过往分红实现率情况较好,也带动了“充裕未来”的热销。根据科普君从多方了解到的情况,2017年“充裕未来”的销量明显好过“隽升”。
在这种市场情形下,2017年,友邦对于重回香港保险第一名的位置,看起来很有把握。
调整核保政策的动机
如今,这场持续了若干年的“战争”终于告一段落。就像王朝之间的争斗一样,“皇帝坐稳了江山,就会开始巩固内政”。而在保险公司中,这种“巩固内政”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整核保政策来提升业务质量。
过去的几年中,友邦为了应对保诚“隽升”的强势压制,几乎是动用了一切力量与保诚“正面交锋”,甚至不惜打价格战,“元气”损耗巨大。2016年,友邦为了挽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推出重疾险“加裕倍安保”,而这款产品带癌症三次赔付的“加强版”几乎在所有专业人士的眼中都是定价不足的(也就是定价太低,所收的保费在未来很有可能无法覆盖赔付支出),甚至有专业人士认为这款“均衡费率”的产品未来会因赔付过差而中途调整费率。而就是这样一款“定价不足”的产品,友邦在2016年的核保政策仍旧很宽松。按照Jing同学2016年超过100余张“加裕倍安保”的保单处理经验,约一半的投保人都在健康声明中申报了自己的健康问题,没有发生过拒保的案例,只有1/6左右的案件有除外承保,其余都是正常承保。
进入2017年后,友邦的核保政策明显变严。在2017年伊始收到了第一件被“暂缓受保”的保单,而根据过往经验这张保单最多是除外承保。同时,出现了一些以往可以正常承保的保单被除外承保或是严重加费,甚至有一些系统已经显示“批核状态”的保单又被收回,需经过核保部门的进一步批核。
与此同时,保诚的核保政策则开始松动,一些在友邦会被除外承保的案例,如甲状腺结节,在投保保诚“新加倍保”时被正常承保。考虑保诚调整核保政策的原因,一方面是保诚看到“隽升”无法继续作为支撑其业务发展的主力产品,而转为重点发展重疾险业务,希望能够借“新加倍保”挽回一点市场;另一方面就是保诚“新加倍保”的价格较高(同样缴费期的“新加倍保”相比于“加裕倍安保(加强版)”的保费,对于小朋友保诚是友邦的1.8倍,对于中年人保诚是友邦的1.5倍),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让步给宽松的核保政策。
总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调整核保政策都是各家公司高层为了应对未来发展所作出的决定。而了解公司现阶段的核保政策,也对代理人在做业务时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鉴于友邦现阶段较严格的核保政策,我们建议身体有健康问题的朋友与代理人多多沟通,梳理过往体检中所发现病情,观察是否有核保部门现阶段重点排查的健康问题,再决定要不要在这个时期投保。
同时,对于一些有甲状腺问题的朋友,我们建议可以尝试投保保诚的“新加倍保”,虽然保费较高,但在问题不严重的情况下或许可以正常承保。同时,之前投保了保诚重疾险但有除外承保的朋友,也可以尝试向保诚提交现阶段的体检报告,以申请除外部分的复保。
另外,友邦今年年中将有两款全新的重疾产品推出,与“加裕倍安保”为不同系列,其中一款为保诚“新加倍保”的多重赔付对标产品,相信对消费者而言会更加实惠。
不过,我们向来对多重赔付产品持观望态度,认为只有“癌症多重赔付且保障癌症复发”这一特点最为实用,其他特点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至于多出来的几次赔付值不值多付的那些保费,真的需要大家理性思考。
至于前面提到的那款在“战争”时期开发的“定价不足”的“加裕倍安保(加强版)”,会不会在新重疾发售时停售一代,推出保费略微调高的二代,目前科普君还不得而知(当然如果推出二代,应该会增加一些无关紧要的升级)。但按照友邦以往的做法,以及这个产品目前存在的定价不足的问题,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
评论列表(1条)
现在认为友邦比保诚方便很多!核保比保诚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