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香港在轻症理赔这方面有哪些不一样

说到重疾险,不管是内地重疾险还是香港重疾险,保单条款里面都会包含对轻症理赔这一块的要求,那么两地对轻症理赔有什么不同呢?

简单来讲,相对于某些大陆重疾险而言,香港保险在轻症理赔这一块儿,普遍的设计是:预支保额(一般预支总保额的20%至25%不等,根据不同轻症而有所不同)。

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陆重疾险在轻症理赔时,理赔的保额不占总保额。在进行重疾理赔时,香港的重疾险是理赔剩下的保额和分红,大陆重疾险是理赔全保额。

在这一方面的不同,体现的是精算模型对于“成本分配“的考虑不同。

我们了解,加入“轻症理赔”这一功能,重疾险的成本就会被拉高。

但是,这部分成本的增加,是单单由所有的轻症理赔客户来承担,还是有所有购买重疾险的客户一起来承担呢?

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了大陆和香港重疾险对于“轻症理赔是否占总保额”方面的不同。

在大陆,部分人轻症理赔所带来的成本增加,被加之于所有购买此款重疾险的客户身上,具体表现就是:“平均保费被拉高,所有人为此买单”!

在香港,轻症理赔的成本一般由只进行轻症理赔的客户群体承担,具体表现就是“预支保额”的设计。

大陆与香港在轻症理赔这方面有哪些不一样

香港重疾险,预支保额同时,是否预支分红?

回到香港重疾险市场,在普遍对于轻症理赔“预支保额“的基础上,重疾险的分红是否也会理赔与之相同比例,各家公司产品设计不同。

例如,在轻症理赔20%的保额,友邦的“加裕系列”会同时预支20%的分红给到我们客户,也有友公司只理赔20%的保额,不再预支分红。

“是否预支分红?”,该如何看待呢?

其实,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重疾险的分红主要是用来帮助保额抗通胀的,使得保额在真正理赔之时能够增长的足够高,尽可能维持其购买力不下降。

尽管,很多代理人会对客户解释说“重疾险三个或四个点的分红,可以作为投资的一部分”,但是,实际操作上,这样的分红收益率,只能起到抗通胀的作用。

在重疾险中,保额增长的“抗通胀”的作用远远高于其投资用途的重要性。因为,购买重疾险,主要是用来对抗大病所带来的收入丧失风险的。

那么,根据计划书上的数字,我们就会发现,在保单后期,重疾险的分红是远远超出保额本身的,也就是说在理赔的时候,保额的购买力主要是由分红来支撑的。

在预支20%的保额进行轻症理赔之时,主要发挥购买力作用的,是预支的那部分分红。因此,轻症理赔时,同时预支分红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有的客户会担心,那预支了20%分红,之后保单现金价值不就少了这么多吗?不能继续滚动的话,我感觉过早理赔会影响我的保单收益!

如果你从“抗通胀”的角度来考虑的话,就会发现,如果轻症的时候,不能得到一笔有足够购买力的理赔款,耽误疾病的治疗,那么无论后期给再多的钱,意义都不大!

更何况,如果希望预知的分红继续滚动产生收益的话,可以用预支的分红作为本金,购买一份美金储蓄,收益比重疾的分红更高!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1)
上一篇 2017-07-07
下一篇 2017-07-09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