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公司推出新的缴费方式应对银联限制

       银联国际近日两度发声,重申境内银联卡在境外保险类商户合规使用的重要性。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香港地区保险从业人员后了解到,目前内地居民赴港使用银联渠道购买资本和金融项目已被叫停,但多数保险公司仍支持纯Visa/Master卡购买保险,友邦、保诚等公司可以继续刷带有银联标识的Visa/Master卡,但不保证刷卡成功。此外还有现金、香港银行本票、香港银行支票、电汇汇票等缴费方式。
 
  多位香港保险从业人员称,此次限制只是重申相关要求,对市场整体影响不大,而且主要针对大额保单,购买小额保单不用担心。
       香港险企
 
  应对银联渠道受限
 
  早在今年2月,银联国际发出指引,要求从2016年2月4日起,银联卡实施交易额度限制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该指引将于香港各保险机构及其他商户实施。不过,据了解,今年以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刷银联卡购买大额保险。
 
  一位香港地区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10月31日部分香港保险公司推出相关应对措施。
 
  记者拿到的一份10月31日下午6点半更新的香港主要保险公司针对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提供的缴费方式参考表显示,内地居民目前在香港购买保险,有现金、香港银行本票、香港银行支票、电汇汇票、Visa/Master信用卡(借记卡)、纯银联卡6种缴费方式。
 
  其中,在友邦公司处,内地居民均可交现金购买首期或续期,每人每张保单限额1万美元或8万港币;使用香港银行本票均可购买首期或续期,30万美元以下不需要提供底单,30万美元以上需要底单,6万~30万美元需要客户填写付款声明书;使用Visa/Master信用卡(借记卡)均可购买首期或续期,刷有银联标识的Visa/Master卡也可以,但不保证刷卡成功,每次限刷5000美元/38000港币,可刷多次;刷纯银联卡仅适用没有现金价值的保单,比如意外险、医疗险,每张卡每日限刷5000美元。
 
  保诚、安盛、大都会、富通等公司针对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缴费方式大致相同,纯银联卡都强调只适用没有现金价值的保单,比如意外险、医疗险,每张卡每日限刷5000美元。
 
  在续保方面,上述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时应该不会受到特别大影响。如果是期缴的话,一般都会建议客户开一个香港的账户,然后在保险公司办理保费托收,客户在续保的时候会比较方便。比如一些内资银行的一卡两地通,有些银行资金是实时到香港账户,而且是免手续费的。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来讲,还是比较方便的,但额度会受到限制。此外,还可以刷Visa/Master卡。
 
  人民币贬值背景下
 
  理性思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投资者对外币资产配置需求增加,高收入居民通过购买香港保单可实现财富传承、资产转移等目的,这也是内地居民涌入香港购买保险的主要原因。
 
  对于担忧人民币贬值而考虑持有美元资产的人士,业内人士建议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准备配置多少比例的美元资产,二是期限有多久。
 
  关于配置美元资产的比例,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普通收入的家庭,为了博取“美元汇率增长”,要拿出家庭相当比例的资产或年结余进行投资,那大可不必。这种做法违背了资产配置本身的法则,倒像是跟风投资(赌博),多数结果是不好的。至于持有美元资产的期限,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配置,应该要做到中长期。但如果只是冲着美元目前对人民币的上升,而大量买入美元资产做短差,那不一定会胜过国内的投资。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11-04
下一篇 201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