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介绍了,2021年香港银行业10个趋势(上),接着我们继续带来2021年香港银行业10个趋势下半部分,在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作为传统的银行业,又有哪些改变和革新呢?
6. 现金不是王道
在2020年,环球现金使用率下降了6%,而随着各中央银行推出电子货币,现金的使用率预料会持续下降。以全球最「无现金化」的挪威与中国为例,现金使用率分别是4%和6%,我们预期无现金化将在全球持续但对其他现金仍然为主流支付途径的国家,相信要实行无现金化需时较长。
电子支付日趋普及,香港过去20多年亦先后推出多种「无现金」的支付选择,如八达通、Visa PayPass、各式电子钱包和转数快(FPS)等,便使电子支付在香港迈进了一大步。在疫情的环境下,金管局极力鼓励市民使用电子支付,更呼吁市民在2021年的农历新年透过电子渠道互相祝贺及收发利市。
在2020年,一家中资银行更与运输署推出的新停车收费表,为新咪表提供综合收款及支付服务(涵盖非接触式信用卡、Apple Pay、二维码支付、转数快等) 。我们预计2021年将会看到更多银行与香港政府合作推出多元化的电子支付服务,更方便市民。
7. 绿色金融
由于全球各大银行和监管机构开始意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宏观经济后果,对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绿色金融将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我们预料2021会是环球绿色金融的转捩点。
香港而言, 2020年金管局和证监会共同成立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与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风险管理(制定绿色评估框架及基准)及资金分配等。一家中资银行更将可持续发展定为核心目标,将绿色金融融入银行政策,加大研发绿色债券、贷款等可持续发展金融产品,亦在2020年首推出针对企业客户的绿色定期存款计划。相信在2021年更多银行会将发展可持续经济列为长远策略方针,并与企业紧密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营商方案,提供财务上的支援。
8. 美国政府对银行业监管措施的不确定性
2020年最受关注的事之一无疑是美国总统大选,我们相信新任总统的多项银行政策,如会否立法规管开放应用程式介面(开放API / Open API)与数据共享,将为环球市场带来指标作用,相关影响也会于2021年逐渐清晰。
在香港,金管局早于2017年发布制定开放API的项目,并于2018年发布了香港银行业开放API框架。开放API可让第三方服务提供者有系统地以程式读取金融机构的资料数据,目前开放API功能已涵盖查阅银行产品和服务资料及接受某些银行产品申请。故让我们要拭目以待,观察相关新政策会为后续推行开放API之路带来怎样的影响。
9.金融科技监管机构
在数据为本的年代,各国央行积极成立金融科技工作小组,关注大数据分析的相关议题,并持续运用大数据分析经济预测、金融趋势及银行制度等范围,香港金管局在2017年推出智慧银行新纪元的多项措施中,就包括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升级版2.0(FSS 2.0),其目标为促进银行与科技公司利用沙盒,在更有效率和较低成本下收集实际数据及用户意见,改善并推出新金融科技产品。截至2020年底,已有193项金融科技项目获准使用沙盒进行测试。另外,金管局在2018年更对银行业推出新的个人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指引,容许银行将一部分贷款组合划作为「新私人贷款组合」(NPP),此组合内的贷款审批可采用创新科技,如大数据分析审核及评估信用风险。展望2021年金管局会持续与银行界联手向促进金融科技、迎接智慧银行新纪元的目标前进。
10. 灵活的云端运算系统
疫情迅速推进了环球云端技术的发展及潜能,为各大云端运算公司(如AWS、Azure、GCP等)带来了接近20亿美金的收益。随着云端技术日渐成熟和灵活,云端技术不再仅是效率的驱动者,而是变革和创新的催化剂。然而银行很容易用谷仓式(silo)心态去运用此科技,因此我们建议银行制定合适的策略去配置云端技术,从而开创不同可能性以便利业务需要。以一家英资银行为例,他们采用的云端技术策略集中将自家服务搬上云端,把它塑造得更可靠和灵活。预期在2021年各金融机构会持续探索如何有效利用云端技术,让它因应自家业务模式的发展带来便利。
以上是埃森哲对2021年银行业界10个趋势的观点。2020年的确为银行界带来了不少冲击,但亦制造不少契机。银行业是个快速发展的行业,疫情过后,各大银行必须提供创新服务以突围而出,并在银行界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