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香港本地开始出现虚拟银行和虚拟保险,针对这些新兴的金融机构,普通市民又是怎么看待的呢?今天我们转载自香港本地的一份调查问卷,看看大家都是怎么想的,未来会去虚拟银行存钱或者去虚拟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吗?
香港集讯资料研究有限公司公布调查报告,显示本港八家虚拟银行正以亮眼的用户增速及强大公众知名度打开市场,吸引用户在近期开户,并颠覆传统银行业态。
《重新想像:虚拟银行及虚拟保险》于2020年4月、8月及12月进行数据搜集,了解公众对近年急速冒起的虚拟银行及虚拟保险的观感。

虚拟银行调查问卷结果
2019年上半年,八家虚拟银行陆续获香港金融管理局发牌,并年尾时正式提供服务,8月进行的调查显示,约4%受访者拥有虚拟银行户口,至12月已上升至7%。
逾八成(84%)受访者有听闻过虚拟银行,仅一成(12%)受访者知道及了解虚拟银行的服务。
逾五成(51%)受访者有兴趣使用虚拟银行服务,当中近四分之三(73%)受访者表示有兴趣在未来6个月内开设虚拟银行户口,25%受访者愿意存放多于十万港元。
受访者愿意投放在虚拟银行平均金额为106850港元,从而推算单是虚拟银行的零售业务潜在规模达1520亿港元,反映其发展潜力良好。
25-49岁的人士将会成为虚拟银行服务的最大使用族群,当中高收入或流动资产达五十万港元的族群为主;年龄较大的受访者(45岁或以上)使用虚拟银行的兴趣虽然较低。
多达49%及38%的18-30岁和31-40岁对虚拟银行有兴趣的受访者认为,使用虚拟银行服务的主要原因是方便。
约五成受访者认为虚拟银行是一个较传统竞争对手好用的电子钱包/支付网关,方便过数及网上付费(政府账单/网上购物)。
最多人期待虚拟银行的业务是线上付款服务,例如用作网上购物及缴付帐单等,将会成为虚拟银行的基本服务,其次是定期存款服务。
虚拟保险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6月进行的线上调查,成功访问879人,当中70%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在虚拟保险公司购买保险。
受访者当中有约75%的人有兴趣购买旅游保险,62%的人有兴趣购买医疗保险,59%的人有兴趣购买意外保险。由于疫情的影响,有73%的受访者增加了购买医疗保险的兴趣。
受访者普遍对网上保险不陌生,认为虚拟保险提供一个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选择,调查显示虚拟保险的主要客群为20-45岁。
30%受访者对虚拟银行的保险服务有感兴趣,当中以旅游保险最高,占87%,其次是家居及意外保险,分别占64%及62%。
最大担忧是没有人跟从虚拟保险事宜,亦担心没有足够的保障,依赖专人服务比较难使用虚拟保险。
此外,虚拟保险公司的知名度并不高,比较难寻找真实用家的意见,消费者对虚拟保险及公司能否长远生存的信心不足。
消费者了解虚拟保险是纯网上投保的保险,价钱较低,弹性亦比较大。惟消费者则未能分辨同样有网上投保的传统保险公司与虚拟保险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