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第四届深港澳银保业务交流会”在深圳举行。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交流会由深圳市保险中介行业协会、香港一般保险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深港澳三地政府、监管部门、银保专家、金融机构共同探讨三地银保业向本源回归、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业内人士建议内地应该完善大额保单产品线
当前,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以及大资管格局逐步形成,银行与保险具有更多业务合作空间。以深圳为例,截止2017年底,深圳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21.41亿元。其中人身险市场新单期缴业务保费收入195.87亿元,在新单期缴业务当中,银邮渠道新单期缴业务保费收入60.85亿元。
在交流会上,粤港澳的专家就目前粤港澳保险市场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技术战略进行了交流。其中全国政协港区委员,宏利人寿保险(国际)行政区域总监龙子明提及香港与内地保险产品时表示,香港保险的主险保障达到几千万,香港居民购买大额保单很普遍,但是内地缺少大额保单,内地人想要购买大额保单需要到香港购买,这一点内地应该改善。
深圳保监局中介处处长王影表示,下一步,深圳保监局将继续努力做好保险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深港澳保险合作,积极探索深港澳两地保险市场在产品、服务、资金、人才等领域互联互通的方式与途径。
银保业务挑战与机遇并存
银行保险业务诞生的初衷是让客户享有“一站式”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良好的银行保险业务合作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培育客户形成成熟的保险理念,扩大保险公司业务规模。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银保业务挑战与机遇并存。
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陈海燕表示,银保业务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现在保险产品以长期寿险与长期年金险、分红险为主,理财经理销售短期万能险的老办法应该改变;第二,随着用户习惯了使用手机银行、网银,客户到店率降低;第三,互联网保险迅猛发展,也会分流银保渠道的客户。
中国的保险密度约为407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发展空间还有6-11倍。尽管银保业务面临诸多挑战,但前途依然是一篇光明。陈海燕认为,银保业务应该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运用大数据挖掘,匹配用户需求;完善产品线,满足各类保障需求;培养专业的队伍,帮助客户合理规划财富保障终生。“我希望银行网点是一家中药店,保险是其中一种药品,客户经理根据客户的需求配置不同的药剂,帮助客户做到药到病除。”陈海燕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