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2018年起银行卡境外提现金额不超10万!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全国性中资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为完善银行卡跨境使用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规,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就银行卡境外大额提取现金交易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本人名下银行卡(含附属卡)合计每个自然年度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超过年度额度的,本年及次年将被暂停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

个人不得通过借用他人银行卡或出借本人银行卡等方式规避或协助规避境外提取现金管理。

二、外汇局每日通过银行卡境外交易外汇管理系统向发卡金融机构发送暂停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个人名单,发卡金融机构应不晚于北京时间当日17时起暂停名单内所列个人使用本机构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

发卡金融机构应做好自身业务系统设置,严格实施前款规定。涉及系统改造的,应最迟于2018年4月1日前完成。

三、个人被列入暂停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名单的,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向外汇局分支局查询境外提取现金明细;委托他人进行查询的,应提供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委托人的授权书。

四、个人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外币卡由每卡每日不得超过等值1000美元调整为等值1万元人民币,由发卡金融机构在自身业务系统内实现;人民币卡管理维持每卡每日不得超过等值1万元人民币,由境内人民币卡清算组织统一在自身业务系统实现。

外管局:2018年起银行卡境外提现金额不超10万!

五、发卡金融机构应完善客户管理,加强政策宣传,采取有效方式提示发生境外提取现金交易的持卡人注意政策变化,引导个人减少境外大额现金使用,并妥善保管暂停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个人信息。

六、发卡金融机构、境内人民币卡清算组织及个人违反本通知规定的,按《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本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汇发〔2010〕53号)第三条第(七)款、《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联人民币卡境外提现管理的通知》(汇发〔2015〕40号)自2018年4月1日起废止。

外汇局各分局、管理部接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辖内中心支局、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

特此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17年12月29日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通知》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随着科技进步,当前非现金支付已日益普及和便利。国际监管经验也显示,大额现金交易往往与诈骗、赌博、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关。为此,全球普遍加强大额现金管理。监测发现,一些个人持大量银行卡在境外大额提取现金,远超正常消费支付需要,涉嫌开展违法犯罪活动。

规范银行卡境外大额提取现金交易,是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的必要举措,可进一步防范银行卡提取现金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通知》遵循经常项目可兑换要求,不改变个人便利化年度5万美元购汇额度,不影响个人正常提取现金和消费,不影响个人用汇便利性。

此外,外汇局正在与境外监管机构建立大额提取现金监管信息交流机制,加强监管协作,防范跨境洗钱等风险。

2、《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个人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本人名下银行卡(含附属卡)合计每个自然年度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

二是将人民币卡、外币卡境外提取现金每卡每日额度统一为等值1万元人民币。

三是个人持境内银行卡境外提取现金超过年度额度的,本年及次年将被暂停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

四是个人不得通过借用他人银行卡或出借本人银行卡等方式规避或协助规避境外提取现金管理。

3、《通知》出台对持卡人境外消费有无影响?

答:《通知》不影响个人持卡境外消费。目前,银行卡已成为个人出境使用最主要的便利化支付工具,个人出境旅游、商务、留学所涉食、宿、行、购等经常项下交易,均可以使用银行卡支付,且不占用个人便利化年度5万美元购汇额度。《通知》主要是规范银行卡境外大额提取现金,并不改变银行卡外汇管理基本框架和个人用汇政策,个人持卡境外消费不受影响。

4、《通知》规定境外提取现金年度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自2003年以来,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实施额度管理,目前每卡每年不得超过10万元人民币。为防范违法分子持多家银行多张卡片大额提取现金从事违法活动,《通知》将境外提取现金年度额度调整为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0万元人民币。

据统计,2016年81%的境内银行卡境外提取现金低于3万元人民币。《通知》规定境外提取现金年度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既可满足持卡人在境外正常提取现金需求,又可抑制少数违法违规人员大额提取现金。

若个人确有真实合规的境外大额现金使用需求,可依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外汇管理规定办理,如依法购汇后携带外币现钞出境。

5、《通知》实施后,个人是否会出现超过年度额度提取现金?如果超过年度额度,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年度额度由外汇局汇总各家发卡金融机构数据计算并通过发卡金融机构实施控制。考虑到实时控制会增加交易响应时间从而影响用卡体验,对此外汇局采用延时控制手段。因此,个人在境外提取现金时应合理规划,避免出现超过年度额度提取现金。《通知》也要求发卡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方式提示发生境外提取现金交易的持卡人注意政策变化,加强政策宣传。

为防范部分持卡人恶意提取现金,超过年度额度的个人,本年及次年将被暂停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并将视情节严重程度,按《外汇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6、《通知》从何时开始执行?

答:《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2018年境外提取现金年度额度从2018年1月1日起开始累计计算。

7、个人是否可以查询本人银行卡境外提取现金明细?

答:个人被列入暂停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名单的,可向发卡金融机构查询本人所持的该机构银行卡提取现金明细,也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向外汇局分支局查询。

需要强调的是,外汇局对银行卡境外提取现金明细信息的查询有严格的保密规定,任何信息的使用都将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并要求各发卡金融机构妥善保管暂停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个人信息。

8、您对个人使用银行卡在境外提取现金还有哪些建议?

答:个人在境外提取现金应注意保障自身权益。一是合理规划用汇需求,减少携带和使用大额现金,避免人身和财产安全遭受类似抢劫等不法侵害。二是注意用卡安全和信息保护,避免银行卡被他人盗用,影响正常交易。三是依法合规使用银行卡,不借用他人银行卡规避额度管理,也不向他人出借银行卡,避免被不法人员利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金融监管研究院解读

洗钱风险高企,银行卡境外取现再也不能任性了!外管局2017年最后时点发布汇发【2017】29号文,再2018年春节境外旅游、购物的高峰期到来之前,对境外提取现金出手了。

一、个人名下所有银行卡(包括借记卡、贷记卡、信用卡、信用卡附属卡),每一个自然年度(从1月1日到12月31日),全部加起来的境外(含港澳台)提取现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万元。个人银行卡(人民币+外币卡)境外每日每卡提取现金额度为人民币1万元。

此前的监管要求是2016年1月1日,外管局发文要求银联人民币卡境外提现每卡每年累计不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超过限额将被列入黑名单。所以此前银行按照卡进行控制,没有按照人进行控制,此次将一个人所有卡加总,防止一人多卡规避10万额度的限制。

外管局的监控管理机制是通过上线银行卡境外交易外汇管理系统,每日向银行采集数据,再进行加总,事后统计每个人所有银行卡的境外提现记录,判断哪些人超额度,从而纳入超限名单。再将这个名单发送到每家发卡行,由发卡行后续对这些个人境外提现进行限制。总体上存在一定滞后性,而且流程上银行可能存在大量的手工操作。

二、如发现个人持境内银行卡境外提现超过年度10万元总额的,本年+次年被禁止境外提取现金。这意味着是延时控制进行后续处罚,而不是通过实时系统控制。

对个人影响:对个人,要做到不犯糊涂误超额度,新规2018年1月1日起就实施,由于不会通过系统直接拦截超额度的交易(延时控制而非实时控制),意味着个人境外提现需要自己把控好额度,避免不小心超额度后被列入黑名单。以后境外提现需要小本本记录好。。。同时,也要小心卡被盗刷的情况。

而且个人不要装糊涂,明知故犯出借额度,被列入黑名单后果很严重。

对银行影响:一是新规还剩一天就开始执行,银行仅仅剩一天通知所有个人客户,特别是元旦期间已经再外浪的vip客户们。二是又要改造系统,4月1日前完成,系统改造完成前需要根据外管局当天更新的名单只能手工控制?

三、更加严格的管理口径之后,个人如确需要更多境外用现金需求,只能境内购汇提现携带出境。

根据当前的现金提现的要求,超过5000元需要银行开局携带证,超过1万需要去外管局开局携带证。外管局开局需要很强的理由,一般不会轻易开携带证。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8-01-03
下一篇 2018-01-05

更多相关内容

  • 北京一保险公司销售香港保险被查处!

    内地13亿人的市场被视做巨大的蛋糕,香港保险公司正在偷食这一美味,一些机构和个人也不惜铤而走险,非法向内地人销售香港保单。为此,监管部门对内地保险机构开始摸底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情况,此次摸底首先在北京地区展开。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5月…

    2016-06-18
    25.3K
  • 2021年4月12日香港银行港元拆息(hibor)

    港元拆息普遍向下。与楼按相关的一个月HIBOR连跌3日,跌0.58点至0.11464%,是2021年1月22日后最低,当日报0.10893%。 港元现报7.7787元贬值8点,曾贬值最多21点,报7.78元,亦曾升值最多12点,报7.776…

    2021-04-12
    23.2K
  • 每日财经新闻早知道(2023年10月9日)

    重大数据或新闻 以色列报复哈马斯,巴以新冲突已致1100多人死亡 周日以色列猛烈轰炸巴勒斯坦飞地加沙进行报复,造成数百人死亡。此前巴勒斯坦伊斯兰组织哈马斯杀害了700名以色列人,并绑架了数十人,以色列称这是其遭受的历史上最血腥的袭击之一。以…

    2023-10-09
    28.2K
  • 香港保监局行政总监张云正:首张网络分销保险牌照年内面世

    之前我们介绍过:陈茂波:希望香港保险业可在大湾区分销产品,“自去年9月推出以来,目前快速通道计划收到了数家公司的申请,我们不仅从技术层面来考察这些申请机构是否符合发牌条件,而且希望借此机会以金融科技来推动香港保险业长远的发展。”11月27日…

    2018-12-11
    24.8K
  • 财经早餐每日财经新闻早知道(12/29/2021)

    美国疾控中心下调omicron在美占比预估,并预计该变异株潜伏期更短。达美航班折返事件后美中商讨更改飞机消毒要求。12月份早期指标显示中国增长持稳,但地产和出口前景是隐忧。中国央行简化审批流程,助力境内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债券。蚂蚁旗下相互宝…

    2021-12-29
    23.2K
  • 财经数据日历重点新闻早知道(04/04/2018)

    重点关注 美国公布对华产品关税清单,集中于高科技产品,中国表示将于近日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IMF第一副总裁Lipton称现在是中国解决贸易问题的时候了。YouTube总部发生枪击案。中国低评级债券迎最大到期潮,中小企业…

    2018-04-04
    23.6K
  • 香港强积金9月跌2% 人均暂亏损4552元

    受9月份股市波动影响,截至本月22日,9月份整体强积金平均回报下跌1.97%,惟第三季仍录得4.62%的平均回报,而今年至9月22日的平均回报为2.58 %。市场人士预期,若第四季无出现特别负面事件,强积金全年可望维持正增长,惟升幅不会太大…

    2020-09-28
    29.1K
  • 财经日历每日财经新闻早知道(09/11/2018)

    重点关注 欧盟首席脱欧谈判代表称八周内达成脱欧协议是“现实的”,此举引发市场对脱欧前景的乐观情绪,英镑汇率大涨。白宫表示金正恩致信特朗普寻求举行第二次峰会。中国官员傅莹表示,中国需要保持淡定,聚焦自身发展,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据悉华尔街高管将…

    2018-09-11
    31.6K
  • 证监会加强规管投连险费用披露新规管今日生效

    证监会公布会加强规管投资相连寿险(投连险),包括要求投连险产品保险费用率不高于定期寿险﹑平台费不高于基金交易平台,并寻求降低退保费用及缩短退保费用收费期,特别是保险保险较低的产品。有关规定即日生效,并予业界18个月过渡期。 证监会发言人指出…

    2021-11-04
    23.3K
  • 香港保监会发布2020全年香港保险业绩

    香港保监局今天公布数据了,2020年全年香港保险新单总保费为1330亿港元,其中内地访客投保了68亿港元的香港保单。 2020全年数据新鲜出炉 今天(3月12日),香港保监局公布2020年全年香港保险统计数据了! 个人寿险新单总保费总额为1…

    2021-03-12
    36.6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