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保险公司上月向数百名私家医生发信,建议对方在有「医疗所需」的时候才要求病人住院。香港医学会不满保险公司教医生诊症,忧虑其他保险公司会跟随。友邦香港回应指,不合理、过高的医疗收费情况日趋严重,发函是为了与医生们加强钩通,令理赔额保持合理水平,减低医保费需每年大幅加价的压力。
香港医学会表示,友邦保险于2017年1月27致函约500名私家医生,指出该公司的医疗保险赔偿批出与否,需视乎该次住院有否「医疗所需」,有感「医疗所需」的裁抉权不在医生,而在保险公司。
信件中提到,大肠内窥镜、胃镜及白内障手术即使在监察麻醉下进行,均不属「医疗所需」的住院理由,而该公司承保范围只包括全身麻醉、需用上只有医院才有的医疗设备、7种重疾及5类急症。
去信500医生 称非医疗所需不赔
香港医学会义务秘书、外科专科医生林哲玄批评,保险公司无权抉定病人是否需要住院,直言不可能左右医生的临床抉定,指该会已成立工作小组应对,又指友邦保险向私家医生发信,收紧理赔条款,对本港推行自愿医保构成极大障碍,会令市民失去信心。
香港医学会会长蔡坚忧虑更多保险公司效法友邦,不点名批评新上任的友邦保险医务总监周一岳,「未做过私家医生,就教私家医生做事」。
立法会议员(医学界)陈沛然指,政府将高风险病人推往私院,但保险公司又将病人推回公院,有关条款令医生及市民无所这从,促请保险业界提高透明度,公开拒赔及不承保的原则。
友邦:望加强钩通 抗医疗通胀
友邦香港回应表示,该公司一向尊重医生的专业判断,并以此为理赔依据,但近年太多不合理及过高医疗收费个案,故去信医生冀加强钩通,可有效控制医疗通胀,令理赔金额保持于合理水平。
该公司引用过去一年内部统计,指在个人保险肠胃镜索偿中,9成为住院索偿,平均约3万港元,如住私院索偿额约6万港元,分别为一般医院及非医院的日间手术中心收费的3倍及6倍。该公司又列举部分索偿个案,指有投保人普通胆囊切除手术费达40万港元,是其他个案5至8倍,亦有普通肠胃炎2天巡房费达3万港元。
恐令昂贵疗程 医生考量更多
本身是律师的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指,保险公司需就保单列出的条款,向病人作出赔偿。他认为保险公司私下在条款外订立限制,并没有法律效力,质疑保险公司向私家医生发信背后的用意,是要向医生施加压力,亦担心会影响医生作出临床医疗判断,令医生在採纳相对昂贵的医疗疗程时,作出不必要的考量。
林志釉指,当市民对私营医疗系统失去信心,放弃购买医疗保险的意欲,重投公立医院,长远会加重公营医疗系统的负担。林期望,政府在新的自愿医保计划中,将保单条款格式化、标淮化,减少市民遇到条款含糊、不清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