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遇到子女给父母买保险的,进一步沟通才知道,父母年龄比较大,询问可不可以买保险?作为香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我只能告诉客户,买是可以买的,但是比较贵,而且对投保人要求比较高(主要是身体状况),那么就有人问了,为什么年龄越大越难买保险?为什么成本那么高?今天香港保险资讯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
我们的保险精算师及核保师在厘订保费率时,会考虑不同的风险因素,当中包括年龄、性别、产品特性、吸烟习惯、公司投资表现及预期回报等。在所有风险因素中,年龄可算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一般而言,保费率随年龄递增,特别是人寿、医疗和危疾保险产品。在市面上大部分保险产品中,人寿保障的最高受保年龄约为70至75岁,而医疗和危疾保障的最高受保年龄则为65至70岁。视乎不同产品类型,大多数人寿保险产品提供至100岁的保障年期。鉴于香港预期人均寿命愈来愈长,部分人寿保险产品的设计与时并进,延长保障年期至120岁,医疗和危疾保障的产品则延长至85岁。
医疗及危疾产品的保障年期一般较人寿产品短,如果一份保险计划是以人寿保障(带有现金价值或储蓄成分)作为基本计划,并配搭附加保障(如医疗或危疾保障),受保人须注意两类型产品的保障年期可能并非一致,当人寿保障仍在生效时,医疗或危疾保障有机会较早终止。
纯保障没储蓄性质保险 审核较严
为什么保费率会随年龄递增?这与死亡率及发病率息息相关。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受保人年龄愈高,患病的机会也愈大,因此针对身体状况的核保过程更为严谨,对个别受保人“加价”的机会也可能相应提高。这便解释了为何年纪愈大,愈不容易购买保险的根本原因。
一般来说,如保险产品毋须进行正常核保,其最高受保年龄一般较低。然而,储蓄成分较高而供款年期较短(5至8年)的保险产品,由于其身故赔偿的保障元素通常只占基本计划的小部分,而保障的最大目的以储蓄为主,保险公司视其死亡风险较低的缘故,即使毋须进行正常核保,也能提供比一般情况较高的受保年龄。消费者应视乎自己需要及负担能力去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年纪愈大才购买保险,特别是纯保障而没有储蓄成分的产品,保险公司要考量的健康风险因素较多,投保人要通过核保评估相对较不容易。坊间传言保险愈早买愈好,以上述情况而言,或有其道理。消费者应考虑其自身需要、负担能力及产品的适合程度,可适时加强现有保障,及于年届退休时多留意具备退休储蓄及财产传承功能的保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