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而不能倒”到“可监管可承责”:香港保险业D-SII制度解读

香港保险业D-SII制度正式落地,标志着香港保险监管体系进入全新阶段。D-SII(Domestic Systemically Important Insurers,本地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制度旨在识别并监管“大而不能倒”的保险公司,强化风险防控与资本要求,保障市场稳健运行。随着D-SII制度的实施,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保险业监管局将进一步完善偿付能力监管框架,提升保险公司的透明度与抗风险能力。这一制度的推行,不仅巩固香港作为亚洲保险中心的地位,也为投资者与保单持有人提供更高的信心与保障。

当金融巨头的命运与整个市场的稳定深度绑定,”大而不能倒” 就不再是单纯的市场现象,而是需要制度精准应对的监管命题。10 月 17 日,香港保监局正式发布本地版 D-SII(具本地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制度,这一被称为香港版 “大而不能倒” 的监管框架,标志着香港保险业监管迈入了全面强化的新阶段。

香港保险业D-SII制度

详情请见:保诚:遭归类D-SII 多年期资本管理计划将不受影响

什么是 D-SII?看懂 “大而不能倒” 的监管逻辑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部分保险公司因规模庞大、业务关联度高,早已超越了普通市场主体的范畴。它们就像金融网络中的关键枢纽,一旦陷入困境,风险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扩散 —— 不仅会导致大量保单持有人利益受损,还可能引发金融体系流动性危机,甚至冲击实体经济。这就是 “大而不能倒” 的核心矛盾:放任其倒闭代价太大,但隐性担保又可能催生冒险行为。

香港保监局推出的 D-SII 制度,正是破解这一矛盾的关键举措。通过科学评估筛选出对本地金融体系至关重要的保险公司,对其实施更严格的监管要求,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这一框架参照国际监管经验,既避免了 “一放就乱” 的市场失序,又防止了 “一管就死” 的发展受限,实现了风险防控与行业发展的平衡。

如何入选 D-SII?双重评估体系筑牢筛选门槛

并非所有保险公司都能进入 D-SII 名单,香港保监局建立了一套 “定量 + 定性” 的双重评估体系,确保筛选结果精准可靠:

香港保险业D-SII制度
香港保险业D-SII制度

第一步:定量指标先行(权重 40%)

从可量化的数据维度判断机构的系统重要性,核心指标包括:

  • 资产规模:以总资产绝对值衡量机构体量,规模越大权重越高;
  • 市场占有率:在核心保险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反映行业影响力;
  • 金融体系关联度:与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紧密程度;
  • 流动性水平:资产变现能力与现金流稳定性,关系风险传导可能性。

第二步:定性评估补位

在定量分析基础上,结合行业专家判断,考量机构的业务复杂性、风险扩散潜力、对本地金融基础设施的依赖度等难以量化的因素,最终确定 D-SII 名单。目前,友邦保险、英国保诚集团亚洲有限公司等国际活跃保险集团已被归类为 D-SII。

D-SII 落地意味着什么?三重影响守护金融安全

作为香港保险业监管的重大革新,D-SII 制度的实施将产生深远影响,全方位筑牢金融安全网:

对保险公司:戴上 “监管紧箍咒”

入选 D-SII 的机构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参考香港金管局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经验,这类机构可能需要满足更高的吸收亏损能力资本规定(HLA 资本规定),资本比率需在原有基础上额外增加 1% 至 3.5%。

对金融市场:织密 “风险防护网”

D-SII 制度通过提前识别高风险节点并强化监管,从源头上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正如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强调的,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监管必须 “长牙带刺”、有棱有角。香港这一举措正是对强监管要求的落实,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稳定增添了重要砝码。

对普通民众:撑起 “权益保护伞”

保险公司与千家万户的养老、医疗等保障需求紧密相关。D-SII 制度通过确保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稳健运营,避免了因机构危机导致的保险服务中断,直接守护了保单持有人的切身利益。这与金融工作 “以人民为中心” 的本质要求高度契合。

从 2008 年金融危机到全球金融监管革新,”大而不能倒” 的难题终于在制度完善中找到答案。香港 D-SII 制度的落地,不仅是本地保险业监管的里程碑事件,更是国际金融中心风险防控能力升级的生动体现。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香港将在安全与发展的平衡中,持续巩固其全球金融枢纽地位。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1
上一篇 2025-10-13
下一篇 2023-02-06

更多相关内容

  • 对香港保险业目前状况分析解读

    这个月的前些日子,香港保监局(Insurance Authority)公布了2017年全年香港保险业的统计数字。香港保险业2017年的毛保费总额为4896亿港币,与2016年同期比较上升9.1%。 与以往的欣欣向荣不一样的是,香港保险业依然…

    2018-04-13
    36.8K
  • 2017年影响香港保险行业的因素(一)

    2016年即将过去,2017年要来临,在2016年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达到顶峰,国内各种热炒,相关部门不断出来降温,还是高烧不退,终于在10月底开始发大招了。 那么2017年影响香港保险行业的因数有哪些呢?目前政策变的太快,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

    2017-01-16
    27.6K
  • 香港保监会发布2021全年香港保险业绩

    香港保险2021年全年数据出炉了,全港数据和内地访客数据冰火两重天,虽然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下跌90%至6.88亿港元,但全港新单保费韧性增长25%至1,664亿港元! 全港保费1664亿港元  内地访客保费7亿港元 内地访客新单总保费 202…

    2022-03-16
    91.9K
  • 2023年度香港保险业业绩报告

    2023年度香港保险业业绩,其中内地访客赴港投保保费约590亿港元,超过2019年,购买保险类型为,储蓄型保险占60%,保障型保险占40%,内地客投保金额中约25%使用保费融资。

    2024-02-20
    58.6K
  • 香港保险从业者2020年首季度收入减少超过五成

    香港人寿保险从业员协会发布第一季的会员调查数字,当中发现抗疫措施以及疫情明显影响业界发展,包括从业员收入下降超五成、客户断供以及限聚令使新晋从业员无法签订新客户。保协整合了会员的意见,促请政府为业界作出新安排,包括放宽面对面签保条款及提及就…

    2020-07-30
    26.7K
  • 瑞士再保险公布 2023年香港保险排名全球第一

    2024年9月8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官网公布: 瑞士再保险发布的2023年世界保险业Sigma报告,再次肯定香港作为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2023年香港保险的国际地位: 具体如下: 瑞士再保险发布的2023年世界保险业Sigma报告,再…

    2024-09-10
    32.4K
  • 香港保监局发布2021年香港保险业第一季度报告

    香港保监局于昨天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香港保险业报告,自2020年2月初香港封关以来,包括香港保险业在内的金融、旅游业受到重大影响,新冠疫情影响下,中港跨境人流仍受到限制,内地访客来港投保的业务继续受压。今年首季内地访客来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

    2021-06-01
    27.4K
  • 从2020年香港保险业绩报告看友邦、保诚业务发展状况

    由于疫情导致“封关”持续,香港保险业首当其冲。根据香港保监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内地访客来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同比大跌84.3%至68.24亿港元,创下2011年以来的新低,占个人业务总额的比重则跌至5.1%。 期内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

    2021-03-20
    28.3K
  • 我所看到的香港保险行业

    香港保险很火,你一定在朋友圈见过所亲身经历的香港保险。在人民币连续贬值的当下,境外保险的避险功能成为重要卖点。关于香港保险,说它好的人认为它价格合理、保障全面,良心大大的好,说它不好的人,认为花头太多,名不副实,陷阱防不胜防。到底应该怎么看…

    2016-12-14
    34.6K
  • 香港保监局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数据

    新冠肺炎疫情令跨境人流持续受到限制,内地访客来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连跌5季,今年第三季新造保单保费仅录得2.66亿元,为2005年第二季公布有关数据以来最低的季度,按季劲减68.3%,按年更大泻97.24%,是有纪录以来最大跌幅。市场人士指…

    2020-12-01
    27.8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