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疾險中的「保費豁免條款」該如何解讀?

相信很多人拿到計劃書的時候,都會第一眼看到計劃書的首頁上方最顯眼的位置,紅色字體標註「免付保費附加契約」。由於是免費贈送的,很多客戶可能並不留意。那麼,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就專門為大家講講在購買重疾險時,最受大陸客戶青睞的兩大「保費豁免條款」。

一、免付保費附加契約

首先,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會出現在每一份重疾險計劃書首頁的「免付保費附加契約」。

這個附加契約是保險公司免費贈送給我們的客戶的。它的意義在於,如果客戶在這份重疾險的繳費期內(比如25年繳費期),如果出現了由於意外或疾病導致的永久或完全喪失雙眼視力,或喪失一肢及一眼視力,或者喪失雙肢,那麼,保險公司就會豁免該份保單基本保額所對應的重疾險保費。注意是僅針對重疾險保費,如果我們客戶在購買這份重疾險時,附加了任何的其他的重疾險,意外險或醫療險,這些附加險的保費是不豁免的。畢竟,這個「免付保費附加契約」的豁免對象是主險的保費。

但是,在少數例外情況下,朋友們是無法獲得這個免費的附加契約的。比如,如果客戶存在某些疾病史或者之前遭遇過勞動損傷或運動傷害,而且這些肢體損傷或疾病史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未來客戶的健康情況的話,保險公司有可能撤銷該免費的附加契約。

二、付款人保障附加契約(Payor Benefit)

第二個和大家介紹的免付保費附加條款是「付款人保障附加契約」。這個條款只出現在成年人作為保單持有人,而被保人是未成年人的情況下,而且需要持有人額外購買(年交保費在幾十美金不等,定價因素與保單持有人本身的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保單供款年限都有關係)。如果是夫妻互相持有對方的保單,那麼是不能附加這種條款的。

例如,爸爸/媽媽為寶寶購買一份重疾險,那麼,繳費期通常是18或25年。在此繳費期間,持有保單的父母,一旦由於健康問題或意外導致喪失勞動能力,無法繼續供奉該重疾險保單,由於該未成年人還未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支持這張保單,那麼,如果父母在購買保單時,加上了這個「付款人保障附加契約」的話,這張保單的保費就可以申請豁免,不需要繼續繳納保費,從而避免了保單斷供的風險。

當然,這種條款也存在不能購買或不能以原價購買的情況。由於該條款的保障主體其實是保單持有人,也就是父母一方,因此,對於保單持有人的健康狀況也有和重疾險健康申報類似的要求。如果持有人的健康狀況導致該持有人本人購買重疾險的話,可能存在拒保的情況,那麼該條款的核保往往也不過關。如果持有人的健康狀況會導致他本人在購買重疾險時加價,那麼該條款的核保也會加價相等的幅度(例如25%或更高)。

舉個「親子型豁免」的例子:媽媽與小朋友各投保一份重疾險,一旦媽媽患上重大疾病,則小朋友的保單將獲得保費豁免,無需再繳納保費(相當於保險公司將繼續為這張保單繳費)。

大家一定會覺得「保費豁免」真是太有用了!因為小朋友沒有收入來源,假如媽媽因患重疾無法工作而失去收入來源,這時小朋友保險的保費能夠得到豁免,真是給家庭減輕了很大的經濟壓力。

不過,以上想法其實只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辯證地來看這個問題:如果媽媽重疾險所獲得的賠償要遠遠多於小朋友所要繳納的保費,家庭為什麼會有經濟壓力呢?

而事實也是同樣的道理。30歲的媽媽,終身重疾保額10萬元,每年保費2000元,繳費20年;0歲的小朋友,終身重疾保額10萬元,每年保費800元,繳費20年。如果媽媽用重疾賠償所得的10萬元,來繳納小朋友每年只有800元的保費,可以說是毫無壓力

「保費豁免」實際上就是一個「以保單剩餘保費為保額的定期重疾險」,這個定期重疾險的保額會隨著剩餘保費的減少而逐漸減少為0:

小朋友0歲時,剩餘保費為800元X19年=15,200元,即「保費豁免」的保額為15,200元;

小朋友1歲時,剩餘保費為800元X18年=14,400元,即「保費豁免」的保額為14,400元;

小朋友19歲時,20年繳費期已過,所有保費已繳完,剩餘保費為0,「保費豁免」永久失去價值。

對於各類「保費豁免」,其所能提供的保障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並不否認其存在的意義,只是認為目前很多朋友在選擇重疾險的時候,由於並不理解「保費豁免」的真實樣貌而誤判了其價值,將其過分誇大。

只要「保費豁免」的價格合理,是可以優先考慮含有「保費豁免」責任的重疾險,或選擇其作為主險的附加險。通常來說,保險公司在為「保費豁免」責任定價的時候,所加的盈餘(Margin)要比重疾險本身小很多,意味著這項豁免責任的性價比較高。

因此,精明的朋友要在心中對「保費豁免」的真實價值有所了解,才更容易挑選到性價比高的重疾險。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2)
上一篇 2017-07-21
下一篇 2017-08-14

更多相關內容

  • 為什麼我們需要購買危疾保障(重疾險)?

    新冠肺炎的肆虐,令大家深刻體會到健康並非必然。應對健康的「未知」,最好的方法是採用「已知」的危疾保障方案,以減低疾病對我們的影響。縱然生病,亦不會因龐大的醫療費用而因病致貧。 你對危疾保障(重疾險)有以下的疑慮嗎? 問:公司已為我提供了醫療…

    2020-09-21
    8.9K
  • 香港重疾險的優勢在哪裡?

    人們都喜歡去香港買保險,香港保險真的好嗎?在香港保險裡面最重要的重疾險是怎樣的?相比內地的重疾險有什麼優勢呢? 我拿著朋友在香港買的重疾保單,跟我之前在內地諮詢的進行了一個對比,香港重大疾病保險(香港叫危疾險)在這幾個方面比較有優勢。 一、…

    2016-09-09
    25.3K
  • 香港重疾險:定期危疾保險 早期保費低、但供款不能取回

    下列定期危疾保險中,香港友邦「簡護危疾保」的受保疾病較多,而中銀人壽隨身保危疾保險計劃及Blue WeCare危疾保障計劃1就保障三大危疾。如果預算相當有限,同樣是100萬保障,定期危疾保險早年保費最平,首年保費介乎4500至9200元,早…

    2020-10-27
    2.6K
  • 港澳友邦、宏利、萬通、忠意多次理賠重疾險對比

    以往不少終身危疾保險要求初生嬰兒出生15天後才可投保,原因是考慮到嬰兒有機會患有先天性疾病,因而不會作出保障或賠償。事實上,腹中胎兒患上先天性疾病甚為常見,往往潛伏多年,在較年長時再演變成危疾,由於要承受頗大風險,故保單一般不會就此提供保障…

    2022-11-22
    6.1K
  • 購買少兒保險容易走進的誤區

    誤區一:只重教育不重保障 有保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目前少兒險產品的銷售情況來看,帶有返還性質的教育金保險最受歡迎,可在孩子教育投資集中的年齡提供充足的教育基金。家長在選擇兒童保險時過多地考慮了教育金,急不可待地想為孩子規劃美好明天,卻忽視…

    2016-08-25
    9.5K
  • 什麼是給付型重疾險?給付型重疾險有哪些?

    對於原本對保險行業及保險產品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們來說,弄清楚什麼是重疾險,重疾險有哪些類型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夠準確地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適合自己的重疾險產品。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給付型重疾險?給付型重疾險有哪些?給付型重疾險…

    2021-04-06
    7.6K
  • 安盛愛護同行重疾險計劃書分享

    上一篇我們分享了:澳門安盛保險安進儲蓄計劃建議書分享,接下來我們帶來的是澳門保險安盛愛護同行重疾險計劃書分享,有關澳門保險和香港保險的區別,大家可以去這裡看看:澳門保險:疫情之下,澳門保險從「替補」到首發。 保險計劃名稱:愛護同行危疾保障 …

    2020-12-03
    3.2K
  • 高端醫療保險能否代替重疾險?

    高端醫療險因其高保障額度受到人們歡迎,但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危疾保險。儘管高端醫療險覆蓋醫療費用,但危疾保險仍具有獨特優勢,如提供生活開支保障、額外醫療支援以及儲蓄功能。建議在進行財務策劃時,將危疾保險納入考慮範圍之內,以便在面臨嚴重疾病時獲得全面的保障。

    2023-11-06
    4.4K
  • 香港重疾險優點有哪些?香港重疾險的優勢

    香港重疾險優點有哪些?香港重疾險香港重疾險的優勢?

    2023-05-04
    5.2K
  • 香港重疾險十大優勢

    香港重疾險具有多重優勢,包括更廣泛的保障範圍、靈活的保額選擇以及高額的理賠金額。與內地相比,香港的保險產品通常提供更高的保障,且理賠流程相對簡便。此外,香港保險市場透明度高,消費者可選擇多家國際知名保險公司,確保獲得優質服務和產品。重疾險能有效減輕重大疾病帶來的經濟壓力,讓投保人和家人安心應對未來挑戰。

    2024-09-23
    4.6K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