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跟內地無限期封關,內地客前往香港投保困難重重,因此很多人去澳門購買保單,那麼澳門保單跟香港保單是一樣的嗎?在澳門購買保單,能轉換成香港保單?
內地和香港封關超過兩年半,澳門成為內地目前唯一雙向免隔離的旅遊目的地,故吸引不少內地客轉赴澳門買保險,部分更由香港保險代理轉介予澳門的中介人、在澳門向同系險企投保。然而,市傳有機構擬為澳門投保的內地客戶,提供第二年在港續保或把澳門保單「轉換」(transfer)為香港保單的選擇,有關做法引起關注,質疑會否影響投保人的保障。澳門金管局回覆查詢時表明,澳門保險產品的整個銷售過程必須在澳門本地進行,現時並無法例依據可把澳門保單作跨境轉換。據了解,最終未有出現「換單」的情況。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本港壽險的內地訪客業務急跌,由高峰期每季新造保單保費以百億元計,銳降至最近只有數億元,今年首兩季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分別僅3.45億元及1.95億元。反觀近年澳門的內地訪客業務強勁增長,去年全年新造保單保費為43.05億澳門元,今年首季更錄得23.23億澳門元,按年急飆1.9倍,按季亦升55%。
市傳有香港保險公司的代理,把內地客戶轉介予澳門同系公司的中介人,以協助客戶在當地投保,並表示翌年可協助客戶在香港續保,甚至把澳門保單轉換為香港保單。
業界人士認為,有關做法的出發點是協助客戶,由於內地客因封關未能來港,若他們確有投保需要,在無法預知其健康狀況會否有變下,幫助客人儘早投保實屬無可厚非,可是當中牽涉日後可在港轉換保單的做法,則值得商榷。即使承保公司屬同系險企在澳門的分支,把澳門保單轉為香港保單,並保證保單的客戶權益完全一樣,但萬一日後出現爭拗,例如客戶投訴當初在投保過程中銷售涉嫌誤導等,應當如何處理,仍存疑問,亦關注如何確保客戶得到適當保障。
澳門金管局:跨境轉換沒依據
據市場流傳一份被指為澳門友邦保單的文件,當中提到,在保單擁有人的要求下,且取決於友邦香港的審批,只要有關要求並非在保單發出後的12個月內提出,則保單或可轉移(may be transferred)至友邦香港。
澳門金管局指出,按現行規定,澳門保險產品的整個銷售過程必須在澳門本地進行,所有投保文件只能在澳門本地簽署,由澳門保險公司發出的人壽保單受澳門法律保護,現時並沒有法律依據可把澳門保單作跨境轉換。澳門的保險產品銷售及保險安排過程,均須於澳門內獲許可機構或人士進行,並依法提供售後服務。
友邦內部文件曾提及已刪除
友邦香港回應時表示,確認澳門分公司繕發的保單中,並沒有附帶任何容許客戶一年後可把保單轉移至香港分公司的條款,有關容許澳門保單轉移至香港分公司的做法並不屬實。該公司解釋是節錄自其已過時的舊版內部文件,內容旨在說明即使客人提出相關申請,公司仍須就個別情況審慎考慮才作出處理,而該內部文件已經在去年更新,並刪除有關內容。事實上,該公司從未批核任何此類保單轉換,強調所有保單銷售和申請均符合當地監管機構的指引和規定。
據了解,確有個別公司曾考慮容許轉換保單的做法,惟實行上十分複雜困難,假設日後出現投訴,例如投保人指當初的銷售過程出現誤導,則難以處理,亦未能確保客戶得到適當的保障,監管機構不會輕易批准。因此,市場最終沒有轉換保單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