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香港保險公司綜合實力體現的三個財務指標

說到香港保險公司的實力,相信很多代理人/經紀人都會把香港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拿出來說,保險顧問銷售保單時,不時都會誇獎自身公司財政實力強勁,包括公司規模大、資本雄厚、信貸評級高等,但這些參考指標是否無懈可擊?今天我們就說說香港保險公司綜合實力體現的三個財務指標,希望能幫到大家。

1.「Too Big to Fail」 規模大就沒有風險?

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監管機構普遍對金融機構的監管趨嚴,藉以減低客戶風險,跨國人壽保險企業亦不例外。另一說法,保險公司規模越大,其分散資產風險能力越高。

現時包括友邦、安盛、宏利、保誠等跨國人壽保險公司在全球各地上市,一般人透過公開資料都能夠查閱這些公司市值,了解其規模;甚至可以從公司財務報表得悉財務資訊,包括年化新保費、反映有效保單價值及凈資產值的內涵價值等。

Screenshot 2022 02 17 at 12.53.54 PM
表1:上市保險公司市值以及2020年12月底止財務數據(港元等值)

此外投保人亦可以從保監局網頁,了解到跨國人壽保險公司於本地子公司部份經營數據;亦可以透過公開資料容易查閱到一些本地保險公司是由哪些股東持有,以及是否經常股權易手等。

有人說﹕「保險公司規模大得不能倒閉,保險產品就買得過⋯⋯」但歷史告訴我們,大型人壽保險公司亦有倒閉風險,例如澳洲保險集團HIH Insurance於2001年清盤、2008年AIG接近破產邊緣、內地安邦保險亦於近年清盤。

2.償付能力越高越安全?

另一個人壽保險公司穩健性關鍵指標,是償付能力。根據保監局,保險公司須把其資產多於負債的數額,維持在不少於條例規定的償付準備金水平。這項規定的目的是,當保險公司面對不可預知的情況,且有可能出現資產不足以應付其負債風險時,為投保人提供合理的保障。

香港現行償付準備金採用標準的「固定比率」模式,只有兩個風險因素,就長期保險而言,即數理儲備金和風險資本,並以金額大小概略地代表風險。

現時保險公司毋須向公眾披露償付能力,僅個別保險公司選擇不時披露,例如泰禾人壽曾披露截至2018年6月底償付能力比率為450%;富通保險截至2019年10月底償付能力達544%,但這些數據是根據現行資本框架。

另一樣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保險公司可以分為跨國保險公司、本地保險公司,其披露的資本比率標準不一,難以比較,數值高也不代表越安全,消費者必須留意其計算方式。

Screenshot 2022 02 17 at 12.54.09 PM
表2:各保險公司資本充足率計算方式差異大

相比起「固定比率」,為設立一個更嚴謹、敏感度較高的資本框架,保監局正積極與業界籌備「風險為本」資本框架,即將資本充足水平連繫至保險公司承受的風險,多角度量化的風險因素,從而加強對保單持有人保障。

我們認為,當風險為本資本框架落實後,保監局屆時可以考慮要求本地營運持牌保險公司將有關數據在年報內披露,並適時將年報上載至保監局網頁,讓消費者能夠在同一標準下,看到保險公司資本狀況及償付能力變化。

3. 信貸評級高就代表好?

信貸評級是另一個消費者可以參考的指標。人壽保險公司在評估自身財政實力,或需要發債籌集資金時,都會聘請評級機構進行評級,而評級可以反映該保險公司是否擁有強勁的資產負債表還是有潛在違約危機。

現時3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普惠譽都根據其標準,為不同類型企業制定評級,大致上擁有20級,並以「A」至「D」來表達償債能力分別。最好的為「AAA」或「Aaa」,最差則為「C」或「D」。以下表為例,「Aa2」較「Aa3」償債能力高,「Aa3」又較「A1」及「A2」安全。此外,評級機構亦會列出評級展望,分為負面、正面及穩定。

Screenshot 2022 02 17 at 12.54.24 PM
表3:保險公司信貸評級一覽

不過,若果本身保險公司規模較細,或只是跨國保險公司轄下的本地公司,很多時候未必有相關評級資料可供消費者參考。而且就算個別保險公司獲得信貸評級,亦不一定讓公眾查閱得到;有時候評級名目眾多,除了財務實力外,亦包括一些債務評級例如長債、短債、次級債等,都容易讓人混淆。

另一樣值得注意的是,評級機構過去多年被市場詬病,尤其是金融海嘯前有評級機構給予當時美國次按資產及投資銀行雷曼較高信貸評級,最終這些資產都「爆煲」,評級機構被批評未能識別公司財務重大問題,甚至被監管機構處以罰款。

持牌保險公司受嚴格監管不需要過份憂心

最後,雖然保險顧問經常標榜自身公司財政實力強橫,並列出上述指標,但要緊記這些指標很多時候有不同演譯方法,僅供參考,而香港保監局一直嚴謹監管持牌保險公司,某程度上投保人不用過份擔憂保險公司財政實力。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4)
上一篇 2022-02-07
下一篇 2022-02-21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