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分享过:金融杂谈:什么是汇率风险?,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什么是保单现金价值,很多朋友在买了保单之后都会问如下的问题:
1、保险我不想要了,可以退保么?
2、如果退保的话,可以拿到多少钱?收益如何?
3、我急需用钱,可以从保单中取出一部分钱么?
这些都是关于保单“现金价值”的问题,本文就来给大家做一个专业的解读。
什么是保单现金价值?
所有储蓄型保单,都有现金价值(cash value)。
一般的保单,投保之后,保单最终有两个结果:
1、保单发生理赔:如果受保人符合保单的相关理赔条件,则保险公司会根据合约,赔付相应的保额。
2、保单被取消,也就是退保。此时:
1)如果保单有“现金价值”,则保险公司退回相应的现金价值;
2)如果保单没有“现金价值”,则保单直接被取消。
有现金价值的保单,即“储蓄型保单”;
没有现金价值的保单,即“消费型保单”。
一般消费型产品会相对便宜。而储蓄型产品,一般都附加了投资性质,可以不断地增值,价格则相对高一些。
所以,保单现金价值的定义就是:
当保险产品被取消时,保险公司将会退回保单持有人的现金。
在香港地区:
- 重疾险、终身寿险、美元储蓄险等,均有“现金价值”;
- 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等,是消费型,没有“现金价值”。
一、如何合理利用保单“现金价值”?
保险公司的产品,一般均以保障为主,现金价值有几个主要特点:
1、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后期现金价值高。
无论什么类型的保单,前期的现金价值都是极低的,后期才会慢慢提高。
从金融学角度而言,保单的现金价值,都是保额的折现扣除保险公司成本。在保单的早期,扣除保单成本之后的现金价值极低,几乎为零。在保单后期,随着投资收益的增多,现金价值才会不断提高。
保单现金价值 = 保额折现 – 保险公司成本
具体每一年的现金价值,可以参考“现金价值表”。而由于投资收益的波动,当年演示的现金价值未必准确,具体以当年的保险公司年结通知书为准。
注意:万用寿险保单除外,并非本文的讨论内容。
2、现金价值在保单生效的绝大部分时间,均小于理赔的保额;后期两者相等。
由于现金价值主要来自于保额的折现,所以在保单大部分生效的时间内,均小于,甚至远远小于保额。
所以,对于保单持有人来说,在大部分时间之内,退保都是不划算的,因为如果保单发生理赔,可以赔付到明显更多的钱。
所以说,一份保单,主要作用是保障;现金价值,只是保单没有发生理赔的时候的额外收益。
在保障后期,随着折现率趋近于1,且保险公司成本由于时间的流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金价值和保额几乎相等,这时候退保取现,才是划算的。
3、兑现“现金价值”之后,保单被取消,所有保障亦不复存在。
保额和现金价值,是非此即彼的,是二选一的。
- 一旦保单发生理赔,则保单现金价值就会归零;
- 一旦保单被退保取现,则保单所有的保障都会消失。
所以:
- 对于保障型保单,只有在保单后期才值得选择退保;
- 对于纯储蓄型保单,由于两者差别不大,可以在保单现金价值回本之后,根据自己的财务需求,选择全部退保或者部分退保。
对于纯储蓄型的保单,保额和现金价值在10年左右差别已经不大。保单持有人既可以选择取消保单全部退保,取得保单的全部收益;也可以选择根据自身财务需求,提取部分现金价值。
二、保单现金价值的其他作用
一般地,具有现金价值的保单,均有“保单贷款”的功能。
保单贷款,是将保单的部分现金价值(一般为当前现金价值的80%)取现,并且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
在相关,保单贷款一般都是可以贷出现金价值的80%,且需要支付定额8%的利息。
保单贷款只是有现金价值的保单的附加功能。由于利息比较高,除非出现财务困难,否则此类产品的保单贷款都是不值当的。
综上:
- 保单现金价值是当保险产品被取消时,保险公司将会退回保单持有人的现金。
- 大部分的储蓄型保单,均有现金价值。
- 由于现金价值在保单大部分年期内,均低于保单的保额,所以只有在保单后期,提取现金价值才会比较划算。
- 保单现金价值亦提供保单贷款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