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監會:下一步將出台對香港保險業的優待政策

5月16日,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北京會見香港保險監理處專員梁志仁,簽署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險業監督關於開展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等效評估工作的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邁出了香港保險在中國內地合規化經營的第一步。

《框架協議》的主要內容

總結一下《框架協議》的主要內容:

中國保險業與香港保險業將實現監管制度等效互認,即雙方互相認可對方的保險業監管制度(中國內地為「償二代C-ROSS」,香港為即將實施的「風險為本資本框架RBC」);

 

香港保險將接受中國保監會使用「償二代」對香港各大保險公司開展償付能力評估,各位屆時將看到中國「償二代」體系下香港各大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給中國消費者更全面的參考指導;

 

下一步,中國保監會將在監管等效基礎上出台對香港保險業的各項優待政策。

《框架協議》的意義

《框架協議》的簽署,無疑是香港保險在內地合規化經營的第一步。

香港保險業已經多次向相關方爭取在內地開展業務。2017年3月,香港金融發展局發布報告《轉危為機:香港作為保險中心及在再保險、海事保險和專屬自保保險的發展》,報告總結了香港作為區域性保險中心面對的困難,並針對現時情況提出建議,包括與中國保監會簽訂償二代「特區」身份協議、提供稅務優惠、保險監管措施、業務推廣、人才培養等。報告中指出,香港金融發展局有意與中國保監會達成協議,將香港作為償二代框架下的「特區」身份,不歸類為「離岸」的範疇。對於內地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的政策優惠,香港金融發展局希望可延伸至有「特區」身份的香港保險公司,內地與香港的保險監管機構開展合作監督。2017年兩會期間,香港全國政協委員、友邦保險(香港)區域執行總監容永祺先生髮表兩會提案,建議降低CEPA的保險公司准入內地經營門坎,容許香港具有規模的保險公司享有「國民待遇」地位,容許在內地獨資經營壽險業務,放寬用中國銀聯卡在香港支付續期保費。

面對如今的世界經濟環境,作為發達經濟體的香港主動放低身段,向中國監管部門「示好」,表示香港保險業接受中國保險監管制度的監管,實在是明智之舉,不僅有利於香港保險業務在內地的合規化經營,也有利於現有香港保險投保人續期保費的繳納。

正如我一直所講,香港保險也是保險,也為中國居民提供優質的風險保障,只要避免成為人民幣走資的通道,中國沒有限制香港保險發展的必要更何況,香港乃中國的「特區」,為中國金融面向全世界的「門戶」,打壓香港的保險與金融發展,對中國與香港而言只能是兩敗俱傷。中國保險業與香港保險業在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下一同進步、一同成長,對雙方皆有益處。

我非常期待香港保險未來在內地的合規經營,並將兩地先進的經營理念進行融合升級,為中國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風險保障。

附:中國保監會原文

標題:中國保監會與香港保險監理處在京簽署償付能力監管等效評估框架協議

5月16日,中國保監會陳文輝副主席在北京會見香港保險監理處梁志仁專員,並簽署《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險業監督關於開展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等效評估工作的框架協議》(以下稱《框架協議》),標誌著雙方正式啟動償付能力監管等效評估工作,以實現監管制度等效互認,增進兩地保險監管互信《框架協議》的簽署,是中國保監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關於維護金融安全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化金融領域合作,建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

陳文輝副主席表示,隨著內地和香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兩地的貿易和金融保險服務業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和深入。中國風險導向償付能力體系(C-ROSS,簡稱償二代)建成並實施以來,獲得廣泛讚譽,成為了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監管模式;香港也正在積極實施以風險為基礎的償付能力制度改革,兩地的保險監管正相向而行。《框架協議》的簽署和實施具有重大意義:首先,將有利於增進兩地保險監管互信,提升監管效能和市場效率,促進兩地保險市場的進一步相互開放和融合;其次,有助於雙方在國際監管規則制定過程中增進共識、加強協調,維護雙方共同利益,為兩地保險業爭取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最後,將對中國保監會下一步在「一帶一路」區域推廣償二代等效評估制度起到很好的試點和示範作用。

梁志仁專員表示,兩地實現償付能力等效互認,將增進兩地保險業共同發展和業務往來,為兩地保險業帶來新機遇香港方面將根據《框架協議》,積極配合中國保監會對香港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等效評估工作。

根據《框架協議》安排,雙方簽署協議即視為香港方面向保監會提出等效評估正式申請,接受保監會對其進行償二代等效評估;同時進入《框架協議》過渡期,雙方承諾給予對方過渡性優待,即承認對方的償付能力監管效能與己方等同或相近。下一步,中國保監會將儘快啟動對香港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等效評估工作,並出台在監管等效基礎上對香港保險業的優待政策。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7-04-20
下一篇 2017-05-24

更多相關內容

  • 2021年4月29日香港銀行港元拆息(hibor)

    港元拆息普遍向下。與樓按相關的一個月HIBOR由跌轉升,升0.07點子至0.09071%。 港元現報7.7522元升值1點子,曾貶值最多2點子,報7.7525元,亦曾升值最多3點子,報7.752元。 港元短線拆息 隔夜HIBOR跌0.24點…

    2021-04-29
    1.9K
  • 2021年1月7日香港銀行港元拆借利率(hibor)

    2021年1月7日香港銀行港元拆借利率(hibor)個別發展,據財資市場公會網頁顯示,與樓按相關的1個月拆息報0.13304厘,較周三低0.00214厘。 港元隔夜拆息報0.03881厘,較昨日微升0.00006厘;1星期拆息回升至0.07…

    2021-01-07
    2.0K
  • 財經新聞早知道(2023年11月3日)

    重大數據或新聞 葉倫稱美對華態度不會導致全球經濟災難性分裂,亞洲國家無需站隊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周四試圖向亞洲國家保證,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不會導致全球經濟「災難性」分裂,從而迫使亞洲國家站隊。葉倫在一次演講中說,中美經濟完全脫鉤「根本不現實」,…

    2023-11-03
    2.7K
  • 財經日曆每日財經新聞早知道(1/22/2019)

    IMF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三年來最低,並警告貿易緊張局勢恐進一步拖累增長。特朗普敦促中國不要再鬧著玩了,應達成「真正的」貿易協議。特里莎·梅拒絕排除推遲英國脫歐的可能性,將把重心轉移到與歐盟就愛爾蘭後備計劃達成妥協。在中國經濟增速放…

    2019-01-22
    3.8K
  • 跨境理財通內地客戶不需要來香港開戶

    內地監管機構5月初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消息指出,按香港金管局之後向銀行提供相關的指引理解,內地投資者可在當地銀行見證下,於香港銀行開立「南向通」的投資戶口,不需要親自來港開戶;只有港人透過「北向…

    2021-06-07
    3.1K
  • 財經新聞早知道(2023年8月22日)

    要聞提示 重大數據或新聞 中國總理:中美關係和經貿合作面臨一些困難,需要雙方都拿出誠意「相向而行」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當前中美關係和經貿合作面臨一些困難,需要雙方都拿出誠意,相向而行,共同努力;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

    2023-08-22
    2.2K
  • 財經早餐每日財經新聞(6/17/2019)

    特朗普稱習近平是否同意在G-20峰會會晤「無關緊要」,美國商務部長也淡化了美中在G-20峰會達成貿易協議的前景。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六宣布暫緩修訂《逃犯條例》,但事態並未緩和,香港周日再度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者要求特首完全撤回修例並且辭職。中…

    2019-06-17
    17.7K
  • 9月21日:每日財經重點數據新聞推介

    重點關注 美聯儲決定下月啟動縮表,並預計今年還將再次加息,鷹派信號推動美元和美債收益率上漲。日本央行將於中午時分公布利率決定,料保持刺激政策不變。中國央行據稱在草擬一攬子計劃,或允許外國機構持有在華金融合資公司控股權。谷歌據悉接近向台灣宏達…

    2017-09-21
    2.9K
  • 從A股到人民幣皆前景承壓 美元強勢和中國緊縮預期蠶食吸引力

    去年中國率先從疫情中走出,本地股市和人民幣等市場都備受鼓舞;今年經濟增長勢頭愈發強勁,中國金融資產卻遭拋售。究其原因,美國經濟復甦帶來的美元和美債利率走高,疊加中國政策收緊預期,正蠶食中國資產的吸引力。 美債收益率升破2%預期濃厚;中國PP…

    2021-04-12
    2.3K
  • 9月22日:每日財經重點數據新聞推介

    重點關注 特朗普宣布對朝鮮的更嚴格制裁措施。美聯儲昨日的政策聲明繼續在金融市場發酵,美股自紀錄高點回落,美債收低。麥格理正在取代高盛成為大宗商品領域最大銀行。標準普爾自1999年以來首次下調中國主權評級,並調降國開行、恒生銀行(中國)、滙豐…

    2017-09-22
    2.3K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