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香港保險175年的歷史

摘要:保險業是香港最古老的行業,在香港,沒有任何一項商業活動能像保險一樣反映香港歷史的發展。

1805年外商怡和洋行與寶順洋行等在廣州共同創辦諫當保險行(又稱廣州保險社)。1841年鴉片戰爭中英軍佔領香港後,為躲避戰亂,同年怡和洋行便將諫當保險行從廣州遷到香港。  

廣州諫當保險行

1841年,香港第一家保險公司在顛沛流離中誕生。

和世界最早保險公司業務類似,香港早期的保險公司業務的發展與貿易活動息息相關,主要從事船舶及貨物保險,後來逐漸經營火險及意外險等一般業務。而人壽保險則出現較晚,第一張壽險保單于1898年面世。

從1841年鴉片戰爭開始至今,香港保險業已經走過了175個年頭。在這風風雨雨的百年中,它主要經歷了這3個階段。

1、幼苗期

從1841年到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保險代理為主的發展階段。

在這段期間,香港經濟發展緩慢,保險業務主要由外資洋行操辦,這些洋行只是在經營貿易和航運的同時附帶地做保險代理,有的一家代理十多家保險公司的業務。至今,香港保險業仍然保留了代理人制度。香港目前有成百上千家保險經紀公司,每年為各大保險公司帶來數以億計的保額。極大的降低了保險營運成本,增強了盈利能力。

這階段的外商保險公司根據英文「InsuranceCO」譯稱「燕梳公司」,保險公會則稱「燕梳行」。

在1903年有2家華商保險公司(無人壽保險公司),1941年增至約20家,其中有5家是人壽保險公司。這一階段香港保險市場實際上由英資公司所壟斷和操縱,保險業務主要集中於航運及貿易方面,且絕大多數是由英國保險公司委託其在香港的代理行出單承保的。

2、重大挫折期

1941年12月起至1945年8月止,在香港被日本人佔領的時期。香港保險行業備受摧殘。

當時,所有英資保險公司完全被接收,不少英籍僱員被關在集中營,資金凍結,無法營業。日佔領當局迫令所有華商保險公司恢復營業,但當時香港和英國信息中斷,原來華商和境外的分保合同不能履行,大額業務的風險無從分散。香港保險行業面臨危機。

為解決分保危機,華商保險公會成立火險分保組,以相互分保形式,暫時解決同業向外分保的困難。雖然,目前華商保險公會還在但已不復往昔。

香港保險行業至今還保留著行業自助的傳統。成立了包括香港保監會、香港保險索償局等民間組織,保障了香港保險平穩健康發展。

3、快速發展期

雖經歷戰火,飽經風霜。但香港保險行業以其頑強的生命力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

新中國成立前一段時期,中國內地大量進口外國物資,香港的轉口貿易發展迅猛,帶動保險業務發展。

隨著香港經濟的起飛並走向多元化,經濟營運環境不斷優化,香港的保險需求劇增,不但吸引大量英國以外的海外資金來港發展保險事業,也促使本地有實力的華資涉足保險業,因此有不少保險公司陸續開業。

新中國成立後,英美資本的保險公司也紛紛將原來設在中國內地的機構遷來香港,以香港地區作為其向東南亞擴展業務的據點。

加上香港人勤奮敬業,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日益繁榮,成為亞洲四小虎。香港的保險業更是一日千里地蓬勃發展起來。

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眾多實力保險企業紛紛踏足這塊風水寶地,隨著全球的資金、技術、人才大量輸入,香港迅速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的主要保險市場之一。

這些外資保險人在引進國際資本的同時,也為香港保險市場注入了國際化的保險經驗和管理技術。

此時的香港保險業基本上是以直接經營為主,保險業務也不斷地創新和走向多元化,並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發達的保險市場體系。

經過百年歷史的錘鍊,香港保險具備了如下優勢:

  • 保障全面
  • 誠信度高
  • 繳費低、收益高
  • 監管嚴格、規範
  • 投保流程簡單、核保寬鬆
  • 保險公司歷史悠久、實力雄厚

自2013年,內陸香港開放自由行後,內地客戶赴港購買保險逐年增多並出現井噴。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2012年一舉沖至99億港元,上升幅度高達57%。2015年創下歷史新高,內地赴港購保險額就達316億港元。內地赴港購買保險熱潮必將對香港保險帶來深遠的影響。

香港保險業經過175年風雨的錘鍊,才有了如今的成就與底蘊。在2016年開局之年,衷心祝願香港保險業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銷售業績來年再創新高!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1)
上一篇 2016-04-21
下一篇 2016-05-08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