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發布2019年前三季度保險業數據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2019年11月29日)公布2019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個人壽險新單總保費總額為$1395億港元,與2018年同期$1207億港幣比較,上升了15.6%!

其中,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在2019年第三季度受到修例風波的波及,有關新造保單保費為$360億港元,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5.8%。與2018年同期$341億港元比較,上升了5.6%!韌性十足!

1、內地訪客新單業務

新單總保費

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在2019年前三季度穩步上升,韌性很強,有關新造保單保費高達$360億港元,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5.8%。相比於2018年同期新單保費341億港元,2019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總保費依然增長5.6%如果再細化到每個月保費趨勢,從2016年底停止刷銀聯卡之後,每個月保費呈穩定上升趨勢。2019年第三季度雖然受到影響,但依然韌性十足!640

新單保單數量

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數逐年穩步增長,2019年前三季度繼續保持平穩,有關新造保單數量高達28.4萬件,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數量的25.5%。雖然從新單總保費從2016年的投保小高潮後回歸理性,但是保單數量依然穩步增長。細化到每個月的新單保單數,也能看出整體趨勢依然穩步增長。640 1

新單保單類別

按新單保單數統計,內地訪客購買重疾險的數量最多,2019年前三季度佔比為57.7%,低於2018年同期(62.9%),重疾險比例有所回落,但對內地訪客持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其次為終身壽險,佔比33.2%,較2018年同期(28.5%)有明顯上升。640 3

按新單保費統計,內地訪客購買終身壽險的保費最多,2019年前三季度佔比為54.5%,較2018年上半年略有上升(54.1%);其次為萬用壽險,佔比15.6%,較2018年同期(15.2%)略有上升。重疾險排名第三,佔比10.8%,較2018年同期(13.6%)下降。

640 4

保單類別發展趨勢

內地訪客購買終身壽險保費情況,佔比維持在50%-65%左右,呈穩步增長趨勢。640 5

內地訪客購買重疾險保費情況,佔比維持在10%-15%左右,保持穩定。

640 6

2、香港壽險公司最新排名

總保費收入=年化保費+整付保費

標準保費收入=年化保費+整付保費*10%

新單業務:新售保單的保費收入

2019年前三季度新單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為$1395億(較2018年同期$1207億,上升15.6%)。按照總保費收入(整付保費+年化保費),新單業務排名前15名的香港保險公司市場佔比為95%,較2018年同期(95.9%)下降。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別為友邦、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人壽和保誠,四家公司市場佔比之和為55%,較2018年同期(57.7%)上升。友邦維持首位,中國人壽、中銀人壽、太壽香港、市場份額上升,友邦、保誠市場份額齊跌

富邦人壽業績亮眼,業績同比增長153%。中國人壽海外、中銀人壽、太壽香港、東亞人壽、富邦人壽、萬通保險較2018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少則52.7%,多則高達153.3%。萬通保險今年動作頻頻,YFLife新品牌發布會,馬雲當場簽下大額保單,接連發布新產品,業績增長52.7%。

640 7

按照標準保費收入(年化保費+整付保費*10%),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別為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人壽、友邦和中銀人壽。

640 8

有效業務:新單保單和續期保單的保費總和

2019年上半年個人壽險有效業務收入總額為$3634億(較2018年同期$3478億,上升4.5%)。按照總保費收入(整付保費+年化保費),個人有效業務保費收入排名前15的香港保險公司市場佔比為94.2%,較去年同期上升16.6%。收入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別為友邦、保誠、中國人壽海外和滙豐人壽,四家公司的市場份額佔比為六成(60%)。

640 9

按照標準保費收入(年化保費+整付保費*10%),個人有效業務保費收入排名前15的香港保險公司市場佔比為94.9%,較去年同期上浮20.7%,收入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別為保誠、友邦、中國人壽海外和滙豐人壽,佔比62%。市場逐漸形成了往大公司集中的趨勢。
640 10

3、保單業務結構分析

繳費期結構

2019年前三季度,香港各壽險公司的繳費期結構有明顯區別。

  • 友邦、宏利、滙豐人壽、恒生保險和保誠,整付保費收入佔比非常高。
  • 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中銀人壽、太壽香港、恒生保險則以小於五年期繳費的儲蓄型產品為主。
  • 友邦、保誠、宏利以中長期繳費產品為主,主要是重疾險,保費佔比高於其他公司。

640 11

業務渠道結構

香港保險的主要銷售渠道是代理人、經紀公司和銀行。

  • 代理渠道中,友邦、保誠、宏利、安盛等公司的業務量明顯較高。
  • 銀行渠道中,以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人壽、恒生保險、中銀人壽為主,恒生保險和東亞人壽全部是銀行渠道,而且這些公司多以港元保單為主。
  • 經紀渠道中,友邦、宏利、中銀人壽、太壽香港的佔比較高,而保誠佔比較低,但也貢獻一定比例的保費。

640 12

件均保費

整付保單件均保費最高的是恒生保險,高達444.4萬港元。期交保單件均保費最高是太壽香港,高達227.3萬港元。

640 13

4、粵港澳大灣區保險

2019年2月18日,國家級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其中17處提到保險,不管是香港保險,還是內地保險,都是重大利好!預計未來10年,灣區跨境交易保費將上升至數千億的規模!目前港澳保險內地服務中心正在推動設立,可為內地居民已購買的香港保險提供續保理賠服務!

  • 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
  • 支付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
  • 支持深圳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推進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

5、香港是境外投資首選

香港是目前最成熟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黃奇帆說,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引進外資的45%、55%左右,都是香港這邊投過來的。香港也是內地海外投資的重要跳板,58%是通過香港進行的,香港作為綜合門戶,超級聯絡人的功能會長期存在。招商銀行聯手貝恩發布的2019年中國高凈值人群投資地區偏好,境外資產目的地選擇,香港仍然高居首位,新加坡的關注度也在提升。

640 14

自「修例風波」以來,香港亂局過去數月,社會不穩和法治遭受踐踏,東方明珠蒙塵,經濟民生重傷,香港保險很難獨善其身,但在困境中顯示了充分的韌性!香港仍是內地重要的融資渠道和海外投資跳板,阿里巴巴重新回到港交所上市,一聲聲高喊「回到香港」,為香港雪中送炭!

事物從來都有兩面性,人類的恐懼和貪婪在歷史中不斷重演。每個人在「危機」來臨的時候看到的也不盡相同,有人看到了「危」,有人看到了「機」,1967年的香港騷亂,在普通人眼裡是危險,卻是李嘉誠的封神一役。市場和人生都是均值回歸,像價值投資一樣投資香港!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1
上一篇 2019-11-01
下一篇 2019-12-12

更多相關內容

  • 從儲蓄保險看香港保險未來市場趨勢

    經歷3年疫情,香港與內地終在2023年初通關,為保險業界帶來新氣象。此外,今年香港保險業還需留意幾個大趨勢,才能更好地規劃產品及市場策略,迎接新機遇。 留意五大動向迎接新機遇 首先,各國中央銀行去年紛紛加息。高息環境即意味著客戶更樂意考慮有…

    2023-02-13
    33.7K
  • 香港保險從業者2020年首季度收入減少超過五成

    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發布第一季的會員調查數字,當中發現抗疫措施以及疫情明顯影響業界發展,包括從業員收入下降超五成、客戶斷供以及限聚令使新晉從業員無法簽訂新客戶。保協整合了會員的意見,促請政府為業界作出新安排,包括放寬面對面簽保條款及提及就…

    2020-07-30
    23.5K
  • 瑞士再保險公布 2023年香港保險排名全球第一

    2024年9月8日,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官網公布: 瑞士再保險發布的2023年世界保險業Sigma報告,再次肯定香港作為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2023年香港保險的國際地位: 具體如下: 瑞士再保險發布的2023年世界保險業Sigma報告,再…

    2024-09-10
    25.9K
  • 從搜索關鍵字看香港保險業

    我們知道大家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某個關鍵詞,以獲取想要知道的內容,香港保險也是一樣,我們從某個搜索引擎的搜索畫像來看整個香港保險業。 從香港保險公司來看:保誠、友邦、安盛三家保險公司佔據首位。 從香港保險產品來看:重疾險、分紅型保險、養老保險、…

    2020-11-02
    31.1K
  • 疫情期間入職香港保險公司有什麼好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失業率創沙士後新高。就業市場不景氣,打工仔面對被裁、收入不穩,又或意識到老本行前景暗淡,難免感到惴惴不安。懂得居安思危的人會在衝擊之下考慮轉行另覓出路。反觀在疫情下,保險業的就業情況卻「疫」市上升。根據保監局數據,持…

    2020-10-12
    24.6K
  • 新冠病毒對香港保險業的衝擊有多強?

    新冠肺炎疫情下,依賴內地客的香港保險業大受打擊,上半年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按年大跌76.3%。有上市保險集團資深總監向媒體表示,同事以往如果每月接到3、4張保單,表現算可接受,但在第三波疫情大爆發的8月,可能只有一張,甚至一張單都沒有。也有…

    2020-10-10
    31.7K
  • 香港保險業聯會希望對話化解社會矛盾

    之前有香港銀行業發布:滙豐、渣打及東亞銀行登廣告反暴力 促社會恢復和平,今天香港保險業聯會發聲明,指出對近日社會衝擊甚為關注,認為事件對本港經濟及香港作為國際保險樞紐造成影響。 香港保險業聯會指出本港前線及後勤從業員為12萬人,絕對尊重市民…

    2019-09-03
    32.4K
  • 2016年香港保險業大事記

    香港是被大陸居民看作是購物天堂,在「到香港買奶粉」、「到香港買尿片」、「到香港買奢侈品」之後,「到香港買保險」成為了近日人們赴港熱衷的「消費方式」。 買保險這種看似家常的生活理財的方式,卻於最近意外地敏感起來,這是為什麼呢?源起一則消息的的…

    2016-12-17
    24.0K
  • 香港保險「監管演變」之路

    香港保險市場是亞洲最大保險市場,很多巨頭國際保險公司都在香港「扎堆」。經過170多年的發展,香港保險市場早已樹立起了其「金字招牌」。有人說香港的保險公司多過賣米的鋪子,其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香港保險的「金字招牌」得以樹立,首先肯定離不開其自…

    財經保險動態 2017-01-17
    25.3K
  • 保監會發布2019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數據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2019年8月30日公布2019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個人壽險新單總保費總額為$997億港元,與2018年同期($841億港幣)比較,上升了18.5%! 其中,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在2019年穩步上升,有關新…

    2019-08-30
    26.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