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香港保险的避税避债功能

继赴港置业移民热潮之后,内地富豪正掀起一波赴港抢保热,而他们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图个保障,或是追逐蝇头小利。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富豪们赴港买保险,多是垂涎避税、避债、避险的资产转移功能。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公布的数据称,今年前三季内地人在港投保168亿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5%。香港2013年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保单保费达149亿港元,占当年新保单保费的16.1%。即香港保险市场每卖出100港元的新造保单,就有16.1港元的贡献来自内地投保人。

据悉,来港买保险的多是富裕人士。讲到香港保险产品对内地富人的吸引,保险产品当然具理财功能,但除却传统意义上的保障与投资外,追求避税、避债、避险的特殊《功效》,在购买境外保险的行为中更为突出。富豪们还借助境外保险产品,进行家族信托、遗产信托安排,达到转移资产的目的。

上海每月4000万保单

内地试点遗产税的传闻不绝于耳,尽管官方数度否认,但富豪们还是难以安心。在海外通行操作中,指定受益人的人寿保险可以规避遗产税。某家保险公司透露,目前仅上海一地每月能接到3000万至4000万港元的保险业务单,多数是内地富人出于规避遗产税的考虑,赴港购买人寿险,指定受益人为其子嗣,以期有朝一日能够不用交任何税费,就可以将名下资产顺利过渡给下一代。

在香港购买保险手续便捷,赔付纠纷又没有内地公司多,因此自若干年前传闻内地某些城市要开展遗产税试点以来,香港的大额保单在内地就十分旺销。据一位中资银行在港子公司信托部负责人透露,他所经手的家族信托中有七至八成含有保险业务,一般多以寿险为主。

民企爆煲前借钱投保

更有中小企业主,期望通过赴港买保险的方式避债。内地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很多中小企债务缠身、危机四伏,一旦企业做不下去了,有企业主就想尽一切办法融资,或者抵押工厂借款,拿到钱就去香港买保险。由于保险受益权大于债权,就算企业被清盘,他们的人寿保险还是不受影响。2011年温州债务纠纷发生后,很多企业主都以这种方式转移资金到境外。

近一两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一些富豪担心财富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缩水,由此对境外保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野村证券香港私人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何乐生曾表示,一度遇到过内地富人想买价值达1亿美元的寿险,保单价值高到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不愿独自承担,要分到几家以分散风险。

1000万美元保单最常见

有香港保险经纪称,内地高净值人士更常见的保单金额是1,000万美元,按照全球其他国家的标准也是很高的金额。这些人都很有生意头脑,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他们最在意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资产不贬值。

转移财产 离婚免分身家

内地暴增的离婚纠纷案也催热了境外保险。一位不愿具名的内地律师说他曾接到过这样的案子:一对夫妻闹离婚,正当男方起诉离婚时,女方发现有从香港保险公司寄来的缴款通知单,投保人是男方,受益人却并非家庭成员,很多想要离婚的人,都会在起诉离婚前考虑转移财产,到境外买保险也是选择之一。

据悉,由于内地豪客众多,香港保险公司均十分注重内地市场。一位香港资深保险经纪人表示,几乎每家保险公司都设立了专门办公室接待内地客,通常是通过代理人和保险中介公司去认识客户,再由中介安排客户到港验证并签单付款,一些保险公司甚至可用内地的信用卡刷卡扣款。

人寿保险本身就有避税避债的功能,香港本身就是一个避税港,遗产税自2006年不再征收,在香港购买的保险其避税避债避险功能比国内的保险更安全。

(博文提示:香港保险虽然有避税逼债等功能,但是文中所列濒临破产企业向海外转移资产,离婚家庭通过保险来隐秘资产的方式并不可取,一旦被法院认定为恶意转移隐秘资产,即使是已经生效的保单也可能被判无效。企业和家庭如何通过海外金融机构及产品,保险、银行、信托等来规划资产配置,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6-13
下一篇 2016-07-09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评论列表(1条)

  • lcvt
    lcvt 2016-07-03

    现在国内经济太差了,购买香港保险避税还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