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來香港為自己或者家人配置香港重大疾病保險,保費說多也不多,幾萬港幣,刷下VISA標誌信用卡,付款方便又及時。只是,細細查看賬單,發現折算後,和說好的匯率不一樣,難道是保險公司黑了錢?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在算匯率時,我們應該看的價格,是匯賣價,不是中間價。
比如,通過VISA信用卡渠道,刷卡10000港幣,那麼應該折算多少人民幣呢?8017.66人民幣。
不少小夥伴,對於鈔/匯,買價/賣價,一頭霧水。其實很簡單:
1、鈔/匯,內地實行外匯管制,香港/美國等地,並無鈔/匯的區分。簡單理解就是,曾經是現金,或者當下是現金的,就屬於鈔;在網銀買了沒有往外提過的,一般屬於匯。匯比鈔更值錢。
2、買價/賣價。這是站在銀行的角度取的名稱。銀行賣外幣給客戶,就是賣價;銀行從客戶那買外幣回來,就是買價。
小結:在港消費/刷保費,算匯率,看匯賣價。
然而,依然有小夥伴表示,我是按照匯賣價算的啊,但是為什麼還是不對呢?好像比匯賣價多了1.7%/2.5%,這筆費用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答:信用卡發卡行收取的貨幣轉換費。
啥叫貨幣轉換費?以VISA卡為例,大多數VISA信用卡,結算幣種為美元,刷卡支付其他貨幣時,就會產生貨幣轉換費。
舉例:VISA信用卡,結算幣種為美元。在英國吃飯,刷信用卡支付了100英鎊,就很可能會被收取1.5%-2.5%的貨幣轉換費。而且,這筆費用不會單獨列出來,直接添加到費率裡面,所以不仔細算,一般發現不了。
怎麼辦?
答:如果經常境外消費,或者有大額境外消費,建議申請免貨幣轉換費信用卡。
光大銀行:1⃣️京東小白卡2⃣️境外優享卡
中國銀行:全幣種國際晶元卡
農業銀行:金穗悠然世界信用卡
工商銀行:工銀途牛牛人信用卡
建設銀行:全球支付卡(加全球熱購卡)VISA版
交通銀行:交通銀行環球信用卡精英版
招商銀行:全幣種國際信用卡
興業銀行:全幣種國際信用卡
浦發銀行:美國運通白金信用卡
平安銀行:運通美元白金卡
民生銀行:民生銀行全幣種白金信用卡
以上就是內地客戶在使用visa卡刷香港保險保費時,需要注意的地方,香港保單是一件長久的事情,希望大家慎重對待,最好還是開立一個香港銀行賬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