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發現,許多人還弄不明白社保是什麼,商業保險是什麼,二者有哪些不同之處。簡單點說就是:你花1萬元報銷6000元,這是社保;你存1萬元,能給你30萬,這是商保。如果還算不過來賬,那就認真仔細的看完這篇文章。
社保到底怎麼報?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疑問,有了社保醫療還需要商業保險嗎?我相信只要看過病或者住過院的朋友都能看懂,我們現在住院,報銷時都有起付線,醫院越好,起付線越高,並且社保醫療報銷也是有上限,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封頂線,超出封頂線的部分需要自己承擔。
在社保規定目錄里的醫藥費可報銷90%,自付10%,超出社保的醫藥費和設備使用費,社保不予報銷,需要我們自費,現在您會看到在我們所發生的醫療費用中,起付線以下、封頂線以上、自付部分和自費葯都需要自己掏腰包。
結論:如果遇到重大疾病住院,社保能報銷的最多只能佔到全部醫藥費60%,甚至更低。
社保哪些不能報銷?
如果你的家人躺在病床上時,醫生問「進口葯價格貴效果好無副作用社保不報銷,國產葯便宜能報銷但是有副作用」您怎麼選擇?
認為有社保就夠了的人要知道這些:重大疾病的發生,會產生兩塊費用:直接醫療費用和間接費用(包括護理費,營養費,康復費,收入損失費用等),你的社保只能報銷部分直接醫療費用,社保醫療中很多檢查費是不報的(如核磁共振、伽瑪刀等),另外有些諸於專家診療、高新尖診療技術,社保也是不報的。
如果遇上重大疾病才發現真正有效的藥物都是自費葯…而間接的醫療費用才是無底洞,這部分的費用社保基本上報銷不了,如果有商業保險,保險公司直接賠幾十萬,還用擔心自費葯?還用擔心請護工花錢?還用擔心收入損失?
案例一:
成都市民張女士是位高校教授,今年一月,張女士突然感到身體不適,被送到醫院查出是顱內佔位性病變,當即住院治療。
出院的時候,張女士通過住院費用清單了解到,她住院101天,總費用為127013.57元,社保公共報銷了77231.06元,其中自費比例達到了39.19%。
案例二:
柳先生是某地方國有企業的部門經理,單位福利好,經濟來源穩定,是一個標準的小康家庭。
然而4年前,柳先生在一次體檢中查出了腎臟疾病,柳先生第一次手術前後就花掉了40多萬元醫療費,其中社保僅報銷了10餘萬元,手術本身的費用其實並不多,花了7萬元,可以報銷4萬,每天150元的住院費也可以報銷100元。
但是,後續巨額的治療費和進口藥物費,則是一分錢都不能報銷!自己承擔了近30萬元,這幾乎掏空了他們家的全部積蓄。
有了社保,還需要買商業保險嗎?
很多人都覺得我有社保,就不需要商保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社保的確可以給我們報銷一部份醫療費,可社保不會給我們報銷生活費、孩子的教育費、老人的贍養費……
醫學上有5年生存率的說法,意思是:一個人在重疾治療結束後,若能平安度過5年,就表示過了危險期,複發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這5年要持續療養,保持心情樂觀,多休養,多補充營養,不能操心,所以是不能立馬去上班的。
但是5年不能上班,意味著5年沒收入,那這5年所需的康復費、家庭生費活、孩子的學費、老人的贍養費,從哪裡來呢?
若是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撐,就要像以前一樣上班,那能不能安全度過這5年就是個未知數了。
在這個世界上,
我們無法預知兩個偶然事件:
如果個人真的發生大病或殘疾有三筆費用是必須面對的:1、醫療費 2、康復費 3、收入損失費
醫療費我們有社保、醫保解決,但康復費和收入損失費呢?假如您年收入30萬,萬一不得已生病或發生意外,需要在家休養5年,您算過您這5年的收入損失是多少嗎?還有這5年的營養費、生活費、康復費、教育費、父母的贍養費誰幫你出呢?
商業保險是以小搏大,必須要買
一個人一生中的健康狀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走下波路,生病是不可以替代的。一旦罹患重疾,收入嚴重下降,不但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做人的尊嚴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收入越高,健康保險的保額也要越高。這也就是社保和商業保險最大的區別。
商業保險可以以小搏大,以一當十當百,在緊急時刻創造幾十倍幾百倍的金融資產。舉個例子:假如你在保險公司存了1萬買的是30萬保額的保險,我們誰也不希望你用到這筆錢,希望它長期存著,將來老了自己的收入下降了,可以取出來當做養老金,維持你原有的生活品質。
但有時就是這樣,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預料,意外和疾病都是老天說了算,一旦這些我們無法預料的事降臨了,保險公司立馬給你30萬讓你可以迅速解決經濟上的困境,哪怕是你剛存了一年就發生這種事,保險公司也會無條件的給你這30萬。你覺得值還是不值呢?
所以讓100變成103叫銀行,讓100變成130叫投資,讓100變成10萬叫保險!不幸意外或得病,得到理賠,以一當百,病了有錢治、意外了有錢賠、老了有錢養、走了有錢留!
形象點說,社保就是內衣內褲,商業保險就是外面的外套。要簡單樸素點,社保就可以了;想穿的好點暖點,那就多點商業保險。正所謂:社保加商保,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