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對保險的意識越來越強,很多家庭在小朋友出生時就開始配置兒童保險,那麼兒童保險哪種最好?兒童保險怎麼買最實用?的問題又引起我們思考,今天我們就仔細給大家說說。

擁有保單知識及購買經驗的讀者都知道,保險合約最早的投保年齡一般是出生後15天起。但保險產品總是推陳出新,時常滿足市場上客戶需求,現時最新的投保年齡已放寛至懷孕期22周起,明顯特別為準父母及腹中寶貝而設,也是整個保險業界一大突破。
由懷孕期至迎接新生命,整個過程喜悅又緊張,准父母當然希望未雨綢繆,能為未出生的孩子投保,就可確保獲得終身保障,避免日後因確診先天性疾病而未能獲得賠償。
就香港而言,2017年醫院每200宗入院個案中,便有一宗出現先天性及染色體異常。而先天性心臟疾病為常見的先天性疾病,每500名嬰兒就有三名患有此病;如嬰兒早於34周出生,更可能會出現腦顱內出血;而24至26周出生的嬰兒當中,患上早產嬰兒視網膜病變的風險也較高,可能導致失明。
有些嬰兒出生體重過輕,便有較高風險出現呼吸道感染、學習障礙和失明,須即時住院治療多月。以上種種風險都叫父母擔心,只要能力許可,父母都想為子女及早投保健康相關的保險。
執筆之時,能率先為胎兒投保的產品主要為危疾,暫時未見醫保、人壽有相關的條款更新。
重疾險包含先天性疾病保障
愈年輕投保危疾計劃,保費愈相宜而保障年期更長,因此不少父母都會為年幼子女投保。
先天性疾病往往能潛伏多年並在較年長時病發,演變成危疾,然而,保單一般不會為先天性疾病所引致的疾病提供保障。幸好新式保險條款對此有所放寛,只要投保時病徵未獲發現,即使日後因先天性疾病所引致的受保疾病均提供保障,可謂倍添安心。
在胎兒出生前,先由媽媽成為受保人,懷孕期間,假如媽媽不幸流產、胎死腹中、接受註冊專科醫生建議的終止懷孕甚至一同身故,保單會退還保費105%作為賠償。
請注意,孕婦本身將不會享有人壽保障或危疾保障。子女出生後會成為受保人,而母親將不再受保障,子女隨即獲得一系列的保障,包括人壽、受保疾病、嚴重傳染病、危疾多重保、癌症治療等。
出生後90天內可獲保額20%保障;90天後便得到全面100%保障,孕婦本身將不會享有人壽保障或危疾保障。
儲蓄分紅險對抗醫療通脹
近10年來的醫療通脹可謂幾何式上升,並拋離一般的通脹水平。保額將來要保持購買力,某程度上需要依賴分紅來支持,以免辛苦累積的財富被醫療開支所抵消。
保單一般設有保證現金價值,累積紅利及終期分紅。雖然分紅是非保證,會受不同的因素影響,但參考保險公司過往的紅利實現率,實際派發分紅的數目,似乎不會與建議書內的預測數字偏離太遠,大部分是遞增的。長期而言,只要經濟環境不是過分悲觀,保單所創造出來的回報,可有效抵抗醫療通脹。
父母為子女投保的同時,保單會雙向地保障家人。若父母不幸於80歲前身故,保單將自動豁免將來應繳而未繳的保費,以減輕家人負擔,同時受保子女享有的保障及保單價值不受影響。家庭成員也是保單的一部分,只要父母在投保時為50歲或以下,即可在保單生效兩年後享有此家庭保障。
兒童保險哪種最好?兒童保險怎麼買最實用?我們可以考慮購買重疾險和儲蓄分紅險來配置規劃兒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