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常,购买人寿保险是对家人最基本的保障。尤其是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甚至“有楼在身”的家庭经济支柱,万一不幸身故,所获寿险赔偿便可免却家人承受丧亲之痛的同时,还须面对财政压力。

然而,如今经济陷于衰退,就业市场一片萧条。根据政府统计处上月公布的最新数字,今年6月私营机构总就业人数为271.9万,按年下跌5.1%,即减少14.47万人之多。随着政府暂时无意推出第三期“保就业”计划,各行各业的裁员潮一触即发,打工仔的饭碗随时不保。若要投保人寿保险,保费较终身寿险相宜的定期寿险,给投保人提供了另一个选择。
保费相对保障杠杆率高
以市场上一间保险公司的寿险计划为例,35岁不吸烟男士,购买保障额为100 万港元的定期寿险,每年续保,首年年保费为1380港元,10年平均年保费为1756港元;每10年续保,年保费则为1820港元。反观一份供款期10年,最初保额为100万港元的终身寿险,每月保费却达2478港元,即年保费近3万港元,两者相差超过10倍。
以保费的杠杆率计,定期寿险亦极具吸引力。根据以上例子,每年续保的定期寿险,10年共缴保费1.756万港元,可得保障额100万港元,杠杆率是57倍;即使每10年续保的保费更高,杠杆率也达55.5倍。反观终身寿险,10年共缴保费29.74万元,杠杆率只是3.4倍。
定期与终身寿险各有千秋
定期寿险的保费得以如此低廉,皆因其产品结构简单,全属保障,并无投资或储蓄成份,是消费型保险。只要投保人在选定期(一般是1年、5年、10年)内作出供款,若然身故,受益人便获一笔过赔偿。保单期满时再决定续保与否,直至达到保险公司设定的最高保障年龄──目前大部分只保障至80岁,鲜有保障至100岁;而且保费会于续保时根据年龄而调整。若然退保,大部分定期寿险不会退回任何金额。
反观终身寿险,保障期是终身,在选定的供款期(一般是5年、10年、15年、20年)内,保费固定不变。随着终身寿险具有储蓄成分,保单提供现金价值,还有非保证的分红,当身故或退保,取回金额可能高于最初金额。
定期计划适合负担大人士
事实上,每种保险产品都有其利与弊,投保人应考虑自身需要及预算再作选择。而定期寿险则是在此经济前景不明时,希望以较少预算便能得到较高保障之选。此外,定期寿险亦适合年轻家庭及中年家庭,因有较多受养人包括小孩及父母等,甚至庞大债务如物业按揭,因此需要较高额的人寿保障。
其实,目前市场上亦有一些定期寿险计划,退保时会退还部分款项;当然,此类计划的保费将高于无退款的定期寿险,但仍低于终身寿险,较符合经济原则之余,且期满时可取回部分保费,便不会觉得白白缴付了保费而一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