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内地90后开始重视香港保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低门槛、高收益”的特点吸引着很多90后理财小白进入这个市场。

然而,频频发生的互金平台跑路、违约等乱象,也让年轻投资者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回归优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强制储蓄和投资。

记者了解到,近来,赴港买保险和定投基金,逐渐成为90后理财新思路。

香港保险走俏

“身边不少同龄人都热衷去香港买保险,我们对比了国内的同类产品,觉得香港保险在保额、退保条款、返还收益上有相对优势,所以也给自己和妻子各买了一份。”家在深圳、刚工作两年的陈轩(化名)告诉记者。

他说,最初产生购买香港保险的起因是妻子的同事在单位体检中查出重病,治疗花销巨大。由于该同事之前并未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因此自己需要承担很大一笔费用。

“我们决定买重疾保险后,对比了国内和香港的同类型产品,发现国内重疾保险基本是消费型,即投保者在投保期限内未发生保险范围内的重疾情况,则投保额归属保险公司。

少部分有返还型,即投保者在投保期限内未发生保险范围内的重疾情况,保险公司会在指定的时间返还本息的产品,需要在保单到期之后才能返还保费,收益很小,且中途不能退保。”

相比之下,他所了解的香港同类型保险基本为返还型、可中途退保、理赔情况更宽泛、未发生理赔情况下投资收益高等优势。

“我们在深圳,香港投保便利,每年交一笔保费就当定投了,并且我们购买的保险是以美元结算,现在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这样做可以对冲汇率风险”他说。
陈轩的例子并非个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赴香港购买保险,不仅是为自己购买一份安心保障,也作为一种投资方式。

以陈轩购买的产品为例,他每年为自己缴纳保费2250美元,缴纳20年,共4.5万美元,对应的初始投保金额是10万美元,前十年附送35%保额,即13.5万美元,保费固定,保额(赔付的钱)随年纪增长而增加,如65岁时保额增长至24.8万美元,75岁时增长至40.2万美元,如果平平安安,可取钱作为退休费用,如65岁可取出16.4万美元,75岁可取出29.5万美元,而总保费只投入4.5万美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收入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仅为7.5%,而2015年该比重上升至24.2%,助推香港保险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313亿港元,同比上升15.1%。

2016年以来,这一数字继续增长,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个人寿险新单保费达到132亿港元,相当于2013年全年水平,与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相比,占到41%。

业内人士分析,过去更多是中产人士购买保险,现在年轻人的保障意识和强制储蓄意识越来越强,香港保险的优势不仅在于种类多、保费相对便宜,另外由于保险机构可投资的标的范围更广、渠道更多,因此提供的保费收益更高同时,为投保人提供一种门槛更低的对冲汇率风险的办法。

新基民偏爱定投

新基民小李,在听完台湾“定投教母”萧碧燕在嘉实基金组织的几场全国巡讲后,便坚信定投基金能够帮他将择时的风险降到最低。

“刚进入基金市场,没什么投资经验,在挑选基金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基金材料、历史业绩、银行客户经理推荐进行选择,但择时是大难题,老基民都没法做好。听完嘉实的讲座,觉得定投对基民尤其是新基民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说。

对于90后热衷的香港保险,近年来内地人纷纷赴港购买,这些人也和陈轩一样,看到了香港保险所具有的投资理财优势,在这里总结一下,无非就是这几点:

1、香港保险的较内地便宜,但是保额高

2、投资回报率高、保费低的同时分红也高

3、美元险种,对冲人民币单一投资风险

90后渐渐成为社会的新兴力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崭露头角,收入也渐渐上升。这个时候也是90后培养理财习惯和理财能力的关键时期。

要想顺利实现中长期理财目标,未雨绸缪必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风险规避,重病、残疾、身故都是人生可能遇到的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保险就能给你重要的保障,它能保障你在风险来临时不至于手足无措。年轻人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驰骋前行,自然需要早点做打算。

保险,其实是一种保障机制,用来规划我们的人生;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保险自然也是理财投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保险对于理财主要体现于:家庭保障、子女收益、应急现金、财产保全,这无论对于刚踏入社会的90后,还是已经在收获家庭、事业的70后、80后的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保障。

香港保险资讯网累计为500万访客提供香港保险最新资讯,专业香港保险从者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险投保和售后服务。
是的,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的保险,但需要亲自赴港签署保单,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此外,内地投保人购买的主要险种包括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和医疗保险。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种类多样、保费相对较低且具有全球医疗保障。
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用于内地的法律制度。如果发生纠纷,通常需要依据香港的保险条例处理​。
香港储蓄型保险因收益率较高和税务优惠政策,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工具,尤其适合长期储蓄。但需考虑汇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9-11
下一篇 2016-09-15

更多相关内容

  • 香港保监局处理投诉效率有多高?

    这篇文章教大家什么呢?就是教大家在买香港保险投保,如果遇到疑似诈骗或者自己的利益受损时,你如何履行香港法律给予的义务,积极捍卫自己的权益。教大家投诉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从业员,不是因为我自己特别好,不会犯错,正因为人无完人,希望自己时刻记住,法…

    2019-01-19
    2.8K
  • 内地居民热衷去香港买保险的原因是什么

    自从2010年以来,内地居民去香港买保险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香港保险在内地如此受欢迎呢?其实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险险种主要是重疾险和储蓄险,当然这主要是这两个险种比内地保险有很多优势的原因,所以才受内地人青睐。 &nbs…

    2017-11-20
    2.5K
  • 香港英国保诚2016年内地指定1328家三甲医院名单

      附录:英国保诚2016年内地选定1328家三甲医院名单 ① 以下所列为英国保诚选定医院名单 (包括表列的总院、分部及分院),其余未列于下表的分部、分院等,均不能视为英国保诚选定医院名单内。 ②以下选定医院名单适用于: -“智选…

    2016-08-22
    2.3K
  • 美元加息对香港保险有什么影响?

    今晨,众望所归,美国终于又加息了! 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时隔一年再次加息25个基点,并且预计未来一年里加息三次。美股收跌,道指在短线冲上记录新高后迅速回落,一度跌近150点。美元则收复盘初跌幅,上涨1%,突破102一线。债市普遍抛售,短…

    2016-12-17
    2.8K
  • 为什么说健康保障类人寿险要越早买越好?

    健康类人寿险早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根据健康人寿险的设计规则,越早买越便宜,年龄越大,保费越高。 2.健康人寿险要根据个人健康申报情况确定要不要体检,如果体检不合格或者曾经有过住院记录,可能有拒保的风险,所以建议及早购买。  

    2016-04-30
    3.3K
  • 香港保险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近期香港保诚下调经纪公司佣金,暂停部分经纪公司内地保单预约业务的事情刷爆朋友圈,不过昨日也公布了消息已经恢复了内地保单预约的业务,让大家缓了口气! 现在又传出友邦将于6月1日起执行相同的政策,据说后续其他保险公司也会跟进这些政策。友谊的小船…

    香港保险科普 2016-05-14
    3.1K
  • 因为失实陈述职位而被拒赔的案例

    看到一个因为失实陈述职位而被拒赔的香港重疾险案例,在此分享给大家。   看到这个问题时,一时间我也很费解,如果一个正常客户遇到这种事,肯定闹得不可开交。被拒赔50万美元的保额,起码也要拉一条横幅,或是找几个国内的自媒体大咖再黑一把…

    2018-11-12 香港保险科普
    16.9K
  • 有关香港保险缴费期续费容易出错的问题

    我们在购买香港保险后,缴费续费容易遇到以下问题:错过缴费期、交错保费金额、缴费遇到节假日怎么办?未确认递增无法回销、银行缴费写错保单号码。

    2024-04-10
    10.6K
  • 香港保险疑问解答(5)

    疑问:香港寿险有哪些不保事项,香港寿险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香港保险的卖点是什么?   解答:除了一年以内自杀,枪毙,无任何事项不保。香港人寿险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免责条款“或”不保事项“!   香港保险卖点:保障高(比如人寿单没有不保事项)、保…

    2016-07-13
    2.2K
  • 胃炎患者可以购买香港重疾险吗?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的不规律造成很多人患有各种各样的胃炎,那么问题来了,患有胃炎如何购买香港重疾险呢?今天我们给大家作详细说明。 我们从事香港保险销售行业,口才好并不是核心,无论如何保险产品,都是无法改变计划书内的每一个条文和每一…

    2018-10-07
    17.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