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来港购物之余顺便买保险。图片来源:法新社
近几年,内地游客前往香港“扫货”时,购物清单上除了化妆品、奢侈品、保健品等常见购买类目外,另一项“香港特产”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高,那就是香港保险。
由于保障范围更加全面,年缴保费金额更低,同时又提供了更多内地保险市场目前无法提供的保险产品种类的选择,香港保险产品近几年成为受内地游客追捧的对象,甚至出现了专门组团赴港“团购”保险的现象。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香港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总额为139亿港元,占上半年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0.2%。而相比2014年全年内地访客全年新造保单保费总额244亿元,年增长21%的迅猛之势,2015年上半年的增长已明显放缓。
内地在港学生称保险经纪生力军
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在2015年初召开的友邦新闻发布会上公开称2015年将迎来“中国保险业最好的时代”。但近几年香港保险在内地的疯狂渗透,或使持续多年的高增长面临拐点。
由于瞄准内地市场的增长潜力,有保险公司的招聘团队甚至专门瞄准内地来港的学生发展成为“下线”,几乎每个内地生在香港刚开始找工作时,都接到过保险公司的电话,伸出“橄榄枝”问是否考虑到保险公司就业。香港本地一家著名英资保险公司的一个区域团队,2013年时总人数约为200人,在这两年间,团队人数已经急剧扩张到了1200人。而新增的这1000人,几乎都是内地赴港留学的学生。
不少保险经纪也会以赚快钱作为诱因来吸引新人加入。从商业利益而言,这并没有错,况且,保险经纪业务除了能给内地留学生们带来丰厚且的收益,能够快速积累财富,此外保险公司还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在香港工作的签证。这样一来,即便你对保险没有任何兴趣,但获得签证不妨是一个很好的诱因。
根据中国保险报资料中心的统计,截止2014年底,中国保险新增市场份额出现了明显的向中西部市场倾斜的情况。与2013年相比,保险密度上升最快的省份前三位分别为辽宁省,宁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同步增速分别高达43.59%,32.02%以及31.95%。除此之外,其他西部地区的保险密度增长速度都高于东部地区。这也侧面显示了,较早被开发的东部市场的保险市场占有率进一步被提高的难度。

香港保险性价比在下降
除此之外,由于大量内地访客的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价格在近些年也经历了不断上涨的行情,“性价比”虽高但也已远不如前。
大部分香港公司新设计的保险计划书已经开始区分港澳人士和其他地区投保人士,采用内地人口的平均年龄、法律人文环境等因素来精算保单应收取的费用,而非盲目沿用香港本地的各项优质资料计算得出的较低的保单价格。某香港知名高端医疗险产品,由于近年来大批内地客户的投保,累计三年保费上调已经超过140%,单年保费涨幅超过40%,则很快保费价格差异与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相比将无太大优势。
在此环境下,大量的单纯靠保险业务为主打的协力厂商理财公司在年初时已逐渐将重心转移,将保险产品作为各种香港离岸理财产品的一类,配合信托、地产、基金等产品打包出售。
前仆后继者大有人在
但只要有关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深度与密度巨大差距的资料鸿沟仍在,市场仍然在坚定的看好中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
根据瑞再Sigma的报告,截至2013年,发达国家保险人均支出为3621美元,而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人均保险密度分别为3979美元/人,4207美元/人,以及4561美元/人。而截止到2014年,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资料,中国保险的人均密度仅为237.2美元/人。香港立法会的保险界议员代表陈健波曾表示,内地顾客将是香港保险销售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于是,新晋的大量内地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依旧在前赴后继地加入这场香港保险市场份额争夺大战。据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某些中资驻港券商目前也正在研究如何上线香港保险相关产品。另一方面,某内地在港上市新媒体公司也正在积极与各香港资产管理平台协作,争取上线自己的香港保险投保平台,创造新的利润来源。
评论列表(1条)
总体来说,比内地保险还有很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