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一直在与旧客户沟通关于她身体状况,事缘她三年前和丈夫投保香港保险重疾保险,当时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状况,投保也顺利。今年荣升父母就想着为自己投保医疗保险,时隔两年,身体已经发现身体状况,女方有子宫发炎,男方有脂肪肝。男方核保结果还没出来,女方已经确认女性生殖器不保了。
知道核保结果之后,女方很紧张,加上刚为人父母。本来以为很小的问题,无奈却被保险公司除外。连续致电我几次,和我沟通怀孕期间和生育后的检查报告,正常的报告也和我沟通了很久,问是否需要提交。
我和她说,正常的报告就无需补充了,可是她依然很焦虑。
她说:我想着先投保了,明年状况好转再投保吧。
我说:首先,我和你都不能确保明年身体状况一定100%改善,子宫发炎情况完全消失。很多情况下,相隔一年会出现更多种身体情况,或会使投保更加困难。针对身体投保时存在的身体状况,核保部人员依据核保指引进行核保得出核保结果。如果只是加价或者有不保事项,应该马上答应。为啥,首先证明你的身体有风险,其次,保险公司除了你有风险的部位不承保你,全身上下都承保。起码这一年当中,有什么身体状况,也能报销,保单也能继续生效。如果第二年开始真的想申诉,那就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体,到时候提供好的报告就行了。但如果取消申请了,想着明年买,或者以后买,这段真空期间万一有任何身体状况,不但不能报销,以后要买保险就难了。
这个时候,一般会遇到一个两个渣代理人在旁边煽风点火:你这个身体情况在我那投保,肯定不会有不保事项。
同行就省省吧,自己清楚买保险前线有哪个人有核保医学专业资格的,有核保医学专业的人都已经做核保去了,做核保的是不能做代理人的。
这个市场就是有很多代理人满嘴火车,什么都说没问题,什么身体状况都是不影响买保险。才会让那麽多人看不起保险和代理人。认为保险是个人都能买,认为代理人就是普通销售没有任何价值。
“核保医学”是将医学理论用在保险制度,而“临床医学”是将医学理论用在临床治疗。两者的理论基础相同,但应用的地方不同,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核保医学是以大多数的被保险人为主,以健康的共同团体,让整个保险制度得已顺利运作为目的;临床医学则是以单独的个体,面临身体上的不适,以查明病情及治疗为目的,考量的是有无影响死亡率或残疾率的潜在因子,考虑整个共同团体的经营下,对于不健康的个体会有诸多考量;临床医学则是考量当次疾病的原因,以及找出治疗的方法。
核保医学重视的是长期的影响,因此观察的期间短则三个月(感冒),长则五年(癌症);临床医学是重视“目前”的存活率,而不注重未来。简单而言,核保医学重视“未来的死亡率”,临床医学注重“现在的生存率”。
举例说明:某疾病经过控制十年后,其存活率为 99%
若是脂肪肝,在临床医学上不会认为是多严重的问题(至少不必严重到马上住院治疗),但在核保医学上就会考量是否会导致后续身体不健康,而提高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身体健康才是投保最重要的关键,如果已经有原有的疾病,建议可以先好好控制,等待病情较为稳定时再来投保,才有更大的空间去换取比较好的承保条件。
投保的时候,如果专业人士已经将你全部身体状况申报,得出了加价,不保事项,延迟受保等核保结果,千万不要着急去查百度,去网络问人。有因必有果,所有核保结果都是按照指引的。正如我的客户让我去和核保部搞好关系说一下。
保险代理人能直接和核保人员沟通核保结果,这是最大的谎言,保险前线人员只能通过营运部门和核保部沟通的,能直接和核保部人员只能是行政人员。如果有哪些代理人说包搞定,那就要谨慎对待。
评论列表(1条)
能核保就行,不管是不保事项还是加价,也许现在你不买,以后你想买也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