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嚴打非法銷售境外保單 香港保單成重點

正如排隊購房、搖號一樣,內地人買香港保單也一度成為一種時尚,但是跟風的背後隱藏著諸多風險。對此,保監會近期為購買香港保單降溫,對非法銷售境外保險產品行為重拳出擊,將把銷售地下保單的機構列入黑名單。

近日,保監會內部下發的一份《關於加強對非法銷售境外保險產品行為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保險圈傳開。《通知》明確表態,構成為促成交易而開展宣傳、招徠的銷售境外保險產品的行為,各保監局應依法予以查實、取締和處罰。同時,未來各地保監局還將關注通過「境內介紹、境外簽單、境外承保」方式變相到境內非法銷售保險產品的情況。

「此前內地不少機構在當地開展關於香港保險產品的說明會,或者打著理財知識講座等名義宣傳來吸引投保,有內地機構還幫投保人安排到香港投保。」一位在深圳從事保險經營管理工作的負責人表示,依據《通知》,這些保單為地下保單,如此銷售被視為違規行為。

對於地下保單,業內人士解釋,在香港保單當中,有一部分保單由內地投保,或在內地填寫投保書、繳納保費,再由推銷人員將投保單、保費帶到香港的保險公司簽發,屬於無效保單。

保監會表示,目前部分境外保險機構為爭搶境內客戶,變相違規在境內銷售保險產品的情況有所抬頭。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數據顯示,2005年香港向內地訪客發出人壽保險新單保費僅有18.2億港元,但到2015年,這一數字已達到316億港元,是2005年的17.4倍,占該年香港個人壽險新保單總保費的24.15%。對此,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朱俊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有些人赴港買現金價值比較高的保險一方面是為了轉移財產,出於對國內產權保護的擔心;另一方面,香港的保險產品比較有吸引力,在於投資回報率更高、保單額度高、保障種類全。

事實上,針對赴港投保成風的現象,保監會早在4月初就進行了風險提示,表示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等,保單收益同樣具有不確定性。某香港保單顯示,預期回報率可達6%-8%,但實際分紅都是不確定的,還需要看保險公司的盈利情況而定。目前全球股票下行、美元利率處於上升周期,市場傳出某熱門香港保險產品即將開始下調預期收益率,新版保障計劃建議書中的演示收益率也將降低。

「因為按照現行規定,香港保險業務員和保險經紀人均不可在內地直接銷售香港保險。同樣,內地的保險業務員與保險經紀人也不能代理香港保單。因此,一些有需求的內地人士想了解香港保單,理財、諮詢等中介機構就主動出擊牽線搭橋,甚至幫忙簽單、收取保費等。」上述香港保險經紀公司負責人表示,監管部門考慮到保費外流,這也使其對香港保險灰色地帶做出明確的表態,非法兜售通道被嚴查。如果以2015年內地人赴港投保數據為參照,今年香港保單至少縮水300多億港元。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5-04
下一篇 2016-05-31

更多相關內容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