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計劃引入新的服務提供者,旨在為港人,尤其是中產階層,提供跨境養老保險選擇,尤其是大灣區的養老服務。此舉將幫助緩解香港政府在醫療和養老方面的財政壓力。保監局希望今年能夠向潛在的服務提供者發放相關牌照,並推出相應的養老保險產品。

跨境養老保險產品的前景
根據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呂愈國的介紹,不少港人已經開始接受大灣區一體化的概念,部分人有意在大灣區養老。為解決退休後的居住和醫療問題,保監局正在研究引入新型的養老保險產品。例如,客戶可以在年輕時購買年金產品,未來入住內地養老社區時,利用年金收入支付相關費用。
保險公司與養老社區合作
目前,一些香港保險公司已經與內地的養老社區合作,推出保單與養老社區入住權掛鉤的服務。但呂愈國強調,這些產品主要是與第三方合作的旅居類產品,未能真正實現保險產品與養老服務的高度整合。保監局希望引入更多創新型服務提供者,促進保險產品與退休養老服務的全面整合,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新服務提供者將助力中產人士
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補充道,若保險公司能夠高度整合養老服務和保險產品,便可有效控制成本,並避免因第三方大幅加價導致服務質量下降。該局希望引入的新服務提供者,能夠幫助中產階層及以下收入群體,為有意在大灣區退休的人士提供更多選擇。
跨境養老服務的長遠影響
立法會議員陳沛良表示,隨著香港人口老齡化,當前的養老條件存在不小挑戰,特別是中產階層的養老問題,部分人面臨退休金不足的問題。跨境養老服務產品的推出有望幫助解決這一問題,同時也有助於緩解香港政府在醫療和養老上的財政負擔。內地的養老產業已相對成熟,部分保險公司已經建設了養老社區,客戶通過購買保險產品可在日後使用保單的現金價值支付居住和護理費用。
加強宣傳及稅收優惠
陳沛良指出,雖然跨境養老服務產品在短期內無法完全解決香港的養老開支問題,但從長遠來看,仍將起到積極作用。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並使用這一服務,政府應加強宣傳,並通過稅務扣減等方式提供誘因,鼓勵市民參與。

內地養老服務商領先市場
據了解,內地泰康保險集團是較早提供養老社區服務的保險機構之一,其旗下的「泰康之家」品牌專註於提供養老和護理服務。自2009年起,泰康便獲批作為養老社區的試點機構,截至目前已在36個核心城市布局了多個醫養社區,已開設園區24家,入住居民超過1.5萬。
保監局的其他計劃
此外,保監局也正在推動其他相關保險產品的監管措施,例如設定演示利率上限,以確保銷售過程中不出現誤導性銷售行為。這些新措施預計將在7月1日生效,並將進一步提升香港保險市場的透明度和消費者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