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監局從今日起正式監管11萬保險中介人
發布: •更新: 2020-05-25•
閱讀 23205
香港保監局將於9月23日起,取代三個自律規管機構,統一規管香港保險中介人,包括訂立發牌和監管要求、審批牌照、進行監察和調查,以及實行紀律制裁。
香港保險再迎里程碑
「這是香港保險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提高保險中介人的專業水平,有助於保險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也能增加對保單持有人的保障。」香港保監局主席鄭慕智表示。
2017年6月,香港保監局正式成立,這是一個獨立於政府的新保險業監管機構。在新的規管制度下,保監局的職權範圍將會擴大,並實施法定發牌制度。
目前,香港保險中介人主要包括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等。截至今年7月底,香港共有10萬名保險代理以及1萬名保險經紀,同時,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行的數量分別為2400間、800間。
保險代理人擔任保險公司的代理或分代理人,而保險經紀則擔任保單持有人或潛在保單持有人的代理人。
提高發牌門檻,只為更專業
香港保監局同時公布了新的發牌資格,當中個人持牌人士的中學文憑試考試需要有五科2級或以上,而負責人士則要擁有學士學位。
同時,對保險經紀公司的股本及凈資產,亦將由目前的10萬港元提升至50萬港元。
保監局主席鄭慕智表示,「三年的過渡期讓業界有足夠時間適應新環境,新發牌資格的學歷要求不高,現時大部分的保險從業員都已達相關學歷水平,相信不會對業界造成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保監局還將推出保險中介人登記冊,保單購買人可以直接在網上平台查閱保險中介人的牌照、可經營業務系列,以及委任該中介人的保險公司或保單代理機構等資料。
統一規管,港險軟實力再升級
曾幾何時,香港保險過去由多家行業自律機構進行統籌,一個是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PIBA),一個是香港保險顧問聯會(HKCIB),這兩個機構一同監管著行業。在這個「自律階段」,行業的許多問題因監管主體的不清晰等問題而被掩蓋,這一背景也為香港保監局取代香港保監處提供了一個契機,促成了在2017年6月,香港保監局作為獨立於政府的新保險業監管機構誕生的歷史。
站在當下再回望,應該對過去階段幾家自律機構為香港保險做出的貢獻與積極意義予以肯定,它們共同造就了香港保險達成今天居於全球保險業頭部的地位。
但同樣也要認識到的是,走過了「自律」迎來了統籌監管,香港保險在世界金融舞台的發展只會更加放開手腳。
馬雲曾說,「適應危機,擁抱變化」。
告別了「自律」時代,香港保險在全球經濟步入下行周期後將扮演什麼角色,起到何等作用,未來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