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笔者撰文,介绍了3个于今年第一季推出的终生危疾保险新产品,它们来自宏利、保诚及万通保险,当中有单次危疾、及多重保障的危疾产品。之后我们收到部分读者的意见,认为单次危疾及多重保障的危疾保险不能比较。保险顾问普遍认为,多重保障的危疾保障较全面,相比次下,入门定位的单次危疾产品难免相形见绌。事实上,单次危疾及多重保障的产品都各有拥护者,站在保险教育的立场,香港保险资讯网认为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要了解两者的特性及用处,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今次,我们会将焦点放在“入门版”的终生危疾保险,比较单次危疾产品。
单次危疾只赔一次 但赔偿杠杆一般较高
所谓“单次危疾”,当受保人确诊危疾保单定义的严重疾病时,便可获得保险公司一笔过的赔偿。之后,危疾保险便会完结,消费者无须再付保费,但若不幸再患危疾,保险公司亦不会再次赔偿。而“多重保障”的产品则保障第2次(甚至更多次)的严重疾病,但需在等候期后再次索偿,保障额及次数会因应罹患的疾病而有所不同。听起来,单次危疾之保障逊于多重保障的产品,然而,单次危疾的产品亦有其可取之处﹕
1、保费较低﹕让预算有限的消费者亦可得到危疾保障;
2、赔偿倍数或杠杠杆(=赔偿额 / 保费)较高﹕一般显著地高过多重保障产品的第1次危疾的赔偿杠杆
3、结构简单,单次赔偿﹕单次危疾发生的机会率肯定高于第2次(或更多次)危疾
以下是市场上多个单次危疾产品,我们以索偿最高的癌症赔偿来进行保险比较﹕
某些年的“升级保障”提升保额
从上图看,保诚危疾首护保、及中国人寿护您安心危疾多重保的癌症赔偿倍数(=30年平均赔偿额 / 每年保费)最高,达54倍;接着是今年推出的宏利悠然危疾保,癌症赔偿倍数为50倍,表现不俗。若保费相同,杠杆越高的产品,其赔偿额亦会越高,代表产品有较高的性价比。
图中的癌症赔偿倍数是30年之平均值,反映受保人于不同时段索偿可得到得的平均赔偿。市场上部分产品提供“升级保障”,若受保人于指定保单年期索偿癌症,可得到的赔偿额会高于基本保额。举例,若于首10年确诊癌症,因为“升级保障”,保诚危疾首护保的赔偿额提升至约70万(假设每年保费为$10,000);另外,中国人寿护您安心危疾多重保的“升级保障”适用之年期很长,达30年。
一般而言,单次危疾保费较低、杠杆高,多重保障危疾则保障较全面,消费者可如何取舍呢?大家可以比较两类产品的赔偿倍数,对于赔很多次的多重保障危疾,就尤其要留意第1次及第2次严重危疾的赔偿倍数。
近年,多重保障危疾产品渐成为保险公司或代理推荐的主流,因其保障更为全面、易销售、保费亦更高。但对于预算紧绌的读者,单次危疾提供较便宜的选择,大家可因应个人的缴付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障。